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進行過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回顧曆次改革,在每一次實施過程中,相關爭論都一直伴隨始終。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從受關注程度,還是從爭論所涉及的廣度和激烈程度而言,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都稱得上是曆次改革之最,並且,時至今日,爭論仍在繼續。

然而,綜觀相關爭論的具體內容,雙方多是這場爭論的參與者,鮮有跳出爭論本身,對其進行總結的研究;即便有,也隻是圍繞某場爭論所涉及的某個具體問題展開,而不是從整體上對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爭論進行全麵地梳理、總結和反思。因此,本書力圖通過對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關爭論內容的全麵收集,並在對相關材料進行整理的基礎上,對爭論展開全麵的審視和反思,以嚐試彌補相關研究的這一缺失。

鑒於此,本書的內容將分為七個部分:

第一章: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研究。本章主要通過對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的後現代主義、建構主義、多元智能等改革的理論基礎的發展及其主要主張,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的分析和反思,提出了課程改革理論基礎研究中需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國情,以及多元並舉等主張。

第二章: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動模式研究。本章首先對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動模式研究的焦點問題進行了總結,並在對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推動步驟進行簡要梳理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模式是政府行政推動模式,然後,對此模式下的改革實踐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總結,進而提出了政府行政推動改革模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三章: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知識觀研究。本章通過對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圍繞“知識”展開的爭論的梳理,從知識的本質、知識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學校中知識的類型,以及學校中知識教學的方式四個方麵對爭論雙方的具體觀點進行了總結和反思。

第四章: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學觀研究。本章從教學本質、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與生活四個方麵,對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與“教學”相關的論爭進行了梳理,並在對各方核心觀念進行對比的基礎上進行了反思。

第五章: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學生觀研究。本章從論爭雙方的理論層麵入手,在對比中明確了雙方學生觀闡述的內在一致性,明晰了雙方的分歧主要是如何落實學生觀,即選擇一種什麼方法去實現學生觀的問題,並提出了馬克思關於個人全麵發展的理論應該是樹立正確學生觀的科學依據的觀點。

第六章: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師觀研究。本章從曆史的角度對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觀研究的背景、理論基礎進行了歸納、總結,並在給予部分肯定的基礎上提出了教師觀研究中需要澄清的三個問題,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角色,以及教師觀研究的理論基礎,並對這三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評判。

第七章: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學評價觀研究。本章從教學意義上的學業評價,即以特定的標準對教學活動所進行的檢查、分析與評定的角度入手,對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關於教學與評價的關係、教學評價的功能、教學評價的主體、教學評價的標準、教學評價的方法、教學評價的結果六個方麵的論爭內容進行了梳理、分析與評價。

叢立新 陳薈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