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菲和葉雨是一家大型廣告公司策劃部的員工。兩人都是畢業於名校的廣告學專業人士,有著很紮實的理論知識,再加上工作非常努力,兩人頻頻琢磨出非常好的廣告策劃。策劃實施後,為公司創造了非常可觀的效益。很快,兩人在公司裏成了耀眼的“明星員工”。
吳菲和葉雨工作能力不相上下,但是,兩人對待老員工的態度,差別很大。
吳菲是個很平和的人,對待公司的老員工,她總是表現得很謙遜。在辦公區走廊裏遇到老員工,她都會主動微笑著和對方打招呼;部門裏的個別女性老員工上班的時候突然犯病,吳菲會積極、熱心地把對方送到附近的醫院,並通知對方家屬來醫院看護,直到對方的家屬來了,她才回單位繼續上班。
吳菲他們公司經常替客戶公司印刷一些精美的印刷品。有時候吳菲乘坐公司的汽車前去印刷廠辦公事。吳菲辦公事,司機師傅就在外麵等著。吳菲見司機師傅四十多歲了還這麼辛苦地接送自己,雖然都是為了公事,但是,吳菲還是很過意不去,就會在回去的路上給司機師傅買上瓶飲料。有一次,在印刷廠的事情忙到下午六點多鍾才結束,吳菲感覺不好意思,堅持請司機師傅在外麵吃了頓飯。吃飯的時候,司機師傅感慨地說:“我在咱們公司已經工作九年了,我就是個司機,還真沒有遇到過幾個把我當回事的人!都是為了公事,你請我吃飯,說實在的,我很過意不去,也非常感動!”吳菲笑道:“師傅,你客氣了,為了我的工作,耽擱你大半天了,害得你一直等我。我知道等人是最辛苦的了,師傅,來,咱以飲料代酒,我敬你一杯。”
葉雨比較排斥單位的老員工,覺得他們仗著在公司工作的年限長些,就“倚老賣老”,很是不屑。其實,老員工並不是“倚老賣老”,而是在公司的時間長了,工作上的經驗比較多,有時候情不自禁地就會對葉雨的工作進行一些“指點”,看葉雨一臉的不高興,她們很快就知趣地閉嘴了。
葉雨的工作能力強,更是不把老員工放在眼裏了,老是嘲笑她們“年齡見長,本事可沒有見長啊!”很快,公司的老員工都對葉雨疏而遠之,背地裏譏諷她是驕橫的“職場新貴”。
葉雨也時常去印刷廠辦公事。葉雨對待送她辦事的司機師傅缺乏尊重,覺得人家就是個工人,和人家“沒有共同語言”,基本是愛理不理。師傅也憋著氣不說話,弄得氣氛很是尷尬。
後來,策劃部主管被提拔為公司副總。老總想在吳菲和葉雨之間提拔一人當部門主管,就谘詢一些老員工。老員工一致力挺吳菲,包括司機師傅也是如此。司機師傅經常給老總開車,和老總接觸的機會多一些,老總比較看重他的意見。司機師傅想到吳菲的客氣以及葉雨的冷漠,脫口而出:“依我看,應該提拔吳菲。葉雨不行,她能力是有的,但是,不適合當領導啊,待人接物太差,沒有威信,以後怎麼可以服人,怎麼可以領導人?”聽了司機師傅的話,老總決定提拔吳菲當部門主管。
又過了兩年,因為吳菲工作很敬業,部門的工作做得很好,再加上老員工繼續力挺她,於是,她在職場上又上了一個新台階:擔當公司的副總。這個時候,葉雨還是策劃部的普通員工。
葉雨依然“發揚”她那我行我素的“風格”,不買公司老員工的賬,結果,老員工們在公司上處處為難她,弄得她在公司裏處境非常艱難。
職場中,一些人心高氣傲,看不起老員工,對待老員工缺乏必要的禮貌。盡管這些職場“後起之秀”工作能力很強,但是因為受到老員工的集體打壓,這樣的“後起之秀”很難在職場上獲得應有的前程。
職場建議
職場的那些“後起之秀”要想獲得好的發展,肯定離不開那些職場“前輩”的力挺,畢竟對於提拔人等事情,老總一般比較在意老員工的情緒和意見。因此,這些心高氣傲的“後輩”們一定牢記:職場“老人”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一定要低調禮貌地對待那些職場前輩,要不然,一旦遭到那些職場老人的擠兌和打壓,很有可能會在職場上越混越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