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啊!”我問雜貨鋪的老板,“這是什麼?楓樹嗎?”
他聳聳肩:“野楓樹。”
“能賣給我嗎?”我又問。
他居然一怔:“什麼?你要買?不賣不賣!這怎麼能賣?你拿去好了。”
“真的啊?”我如獲至寶地把小楓樹捧回車子。
一直到今天,我還清楚地記得,那雜貨鋪老先生奇怪的眼神,好像在說:“這是哪兒來的土包子,居然連楓樹都沒見過!還感動得要死的樣子。”
也想起大學的時候,到同學家去,帶了一個魔術盒,送給同學的妹妹。
那個盒子隻要打開,就會砰的一聲,跳出個小醜。每個人都被嚇一跳,同學的媽媽甚至嚇得把盒子扔到空中。
晚餐時,同學的爸爸回來了。我也拿給他看,猜他的反應一定更激烈。
沒想到,小醜跳出來的時候,他居然沒什麼反應,好像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您以前玩過嗎?”我問。
他搖搖頭。
我佩服極了,回家就把這事告訴我娘。
我娘卻一皺眉:“哦!他居然沒反應?該嚇一跳,不嚇一跳,隻怕不是好事。”
果然,沒過多久,那同學的父親檢查出肺癌,又沒過兩個月,就過世了。
“居然被您說中了。”我參加完喪禮,回家對母親說,“您怎麼猜到的呢?”
母親笑笑:“因為你爹就這樣,該感動,不感動,沒多久,就病了。”
我的院子裏長了許多高大的楓樹。到了秋天,楓樹的翅果滿天飛,第二年就冒出成百上千的小楓樹。
為了保護草坪,我不得不把那些小樹苗拔掉。每次一邊拔,一邊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幕。
如果現在也有個路人,問我能不能賣給他這麼一棵小楓樹,我不是也會“笑死”,暗罵他是“土包子”嗎?
但是我又會想起九寨溝的霧凇,想起那個魔術盒,也想起母親的話。
小時候,我們對什麼都好奇,覺得這個世界真奇妙。第一次出國,我們覺得樣樣都新鮮,連別人的垃圾桶都有意思。
漸漸地,我們看多了、遊多了,不再那麼好奇,隻對聞名天下的勝景、令人驚歎的奇觀,才有感觸,甚至聽到悲劇與意外,也覺得那是人世的必然、人生的當然,而淡漠以對。
我開始羨慕那位北京的朋友,能在她四十多歲時,得到那麼一個機會與心情,發現她半輩子不曾見到的美。我也羨慕我那台北來的朋友,拿著照相機,一張接一張地拍下他的感動。
人生豐富,是由於感動;人們求知,是因為好奇。當有一天,我們不再感動、不再好奇、不再驚喜,隻怕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快樂是什麼
快樂的條件,非但不是無憂無慮,而且可能是有憂有慮。快樂是要付出代價的!要被愛,更要去愛;要獲得,更得付出。
“快樂是什麼?”
“快樂是無憂無慮,沒有負擔!”
這是你給我的答案。但是我要說:“快樂很可能正是在有憂慮、有負擔時所能享有的欣悅,如果真無憂無慮,隻怕反不知什麼是快樂了!”
記得我在你的這個年齡,常看著大學生心想:要是我進入大學之後,沒有了大專聯考的壓力,該多快樂!但是既成了大學生,又羨慕踏入社會的人,想他們不用應付功課、考試,該多快樂!而在自己真正進入社會,又想如果能每天不用固定上下班,該多快樂!可是來美之後,學校的課不多,大半的時間可以由我自己支配,要怎麼睡都成,卻發現因為閑而發慌。直至找到研究的目標,才覺得快樂。
所以我常想:“快樂是什麼?”我認為快樂就像安寧的感覺,如果把我們放在完全隔音的房間裏,一點聲音都沒有,我們不見得感覺寧靜,甚至因為從體內會有一種嗡嗡的聲音進入腦海,而心裏發慌。反倒是置身林野之間,鳥語、蟲鳴、竹韻、鬆濤不斷傳入耳際,能給予我們寧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