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公益廣告?(1 / 3)

2026年7月8號的這一天。

萬裏晴空,烈陽高照。一輛520路老式公交車正行駛在它的固定路段上,老舊公交一路上憑著司機多年的駕駛技術趕超了無數地新型轎車,上演著好萊塢般地生死時速。

因為公交車“良好”地緩衝係統使得車上每一位乘客都好似做了全身的按摩服務服務服務一般,身子骨被抖得十分疏散。老司機得每一次急刹每一次油門都那麼突然那麼叫人措手不及,吳狄一邊被抖上天空一邊暗讚一聲,“也隻有wh老司機才敢這樣突然地發車。”

吳狄落回座位甩甩頭,甩掉腦子裏的念頭,開始望向窗外地風景來。不知為何他今天心裏邊總有幾分煩燥地感覺,似乎今天總會發生些什麼似的。

吳狄望向身旁低頭玩著手機的周靜軒忍不住地發起牢騷:“不要每次出來都拿個手機裝高冷好不好?”

周靜軒撇了吳狄一眼,指了指自己的手機屏幕說道:“發現了點有趣的東西。”

吳狄有些好奇地問:“你小子能對什麼感興趣?第一次看到……讓你感到羞羞的東西啦?”

吳狄一邊吐槽一邊順著周靜軒手機屏幕看了過去,原來這貨在看電子雜誌。雜誌名——科學快訊。

科學快訊是近年來科技迷們獲取最新科技資訊的社科類手機APP,有多個語言版本便於世界各國地科技愛好者理解最新的科學發展進程。有不少科學家都在這上麵發表過自己的研究論文。

當然了發布者也是良莠不齊,下到民科上到科學院院士都有。曾經吳狄作為科學快訊的死忠粉對科學快訊雜誌如此評價道:“科學家都有中二病,這本雜誌我就指著它寫小說了。”

吳狄從周靜軒手機上看到的這篇文章,按時間來看離發出時間不過才幾個小時,但點擊量就已經過了上千萬。可見其含金量很大……額……或許隻是一些喜聞樂見的東西也是有可能的,以前有個民科寫過個機器人女友可行性的文章點擊量也是飛漲……男人嘛。

吳狄看了看文章標題,隻見標題欄寫著——論納米智能的可行性。

吳狄很快就被文章吸引了眼球,因為作者一欄赫然寫著史蒂芬·金這幾個大字。

史蒂芬·金,1973年生人,男,現代科學納米物理學派奠基人。博士資料很少但吳狄對他印象很深。

作為一個寫小說的,吳狄看過不少這個科學家提出的理論。當然吳狄對文章內容與論證過程都是鐵定看不懂的,但不妨礙他在小說中加入其中的某些科學概念,以達到自己裝逼的目的。

吳狄越看臉上表情越是精彩,嗬嗬笑道:“納米智能都跑出來了!納米機器人的出現就已經被稱作第六次科技革命了,這是要進入下一階段的節奏了嗎?”

說到這場第六次科技革命不得不提的人,就是史蒂芬·金這位研究二十多年納米科技的科學家了。

博士在2021年提出納米原型機一文,直接沒有懸念地拿下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接著又耗費五年時間研發出的最小手術刀——納米機器醫學型。

同年這位博士就向全世界宣布“手術刀”能治愈癌細胞未擴散前的一切癌症病症。

當年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數從幾百萬下降至數十萬人,且死亡率隨著最小手術刀普及程度正不斷下降。事實證明納米手術刀的威力並不是一句空話,當然這隻是一個開始。史蒂芬博士在出名之後就受到了多方投資。

從此刻開始,人類科技發展至今。我們再一次迎來了生產力大爆炸時期。

一夜之間全世界的程序員都變成了稀缺貨(雖然一直就很稀缺),因為隨著納米機器人地問世,生產力的突破因素就完全取決於程序設計的速度了。隻要一套生產程序編寫完畢再通過納米機器人行之有效的話,一條快速、高效、精確、生產力完爆一切的生產線就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