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防彈性能作為一種”防護用品“,防彈衣的防彈性能主要有三方麵:一是防手槍和步槍子彈。許多軟體防彈衣都可防住手槍子彈,但要防住步槍子彈或更高能量的子彈,則需采用陶瓷或鋼製的增強板。二是防彈片。要防各種爆炸物如炸彈、地雷、炮彈和手榴彈等爆炸產生的高速破片。三是防非貫穿性損傷。子彈在擊中目標後會產生極大的衝擊力,以防造成內傷,減少危及生命的危險。
防彈衣的演變曆程現代防彈衣的雛形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期間。美軍首先試驗使用尼龍這類軟質合成纖維材料製做防彈衣。他們發現12層特製尼龍纖維布可收到一定的防彈效果。當彈丸擊中防彈衣時,縱橫交織的多層尼龍纖維像網一樣裹住彈丸,彈丸繼續運動的話就必須拉伸尼龍纖維,尼龍纖維的張力減低了彈丸的運動速度,消耗並吸收了彈丸的動能。由於彈片的動能和運動速度一般比彈丸低得多,所以尼龍防彈衣對彈片的防護作用更明顯。
世紀60年代,美陸軍將M69式尼龍防彈衣列為製式裝備。但由於尼龍纖維的抗張強度所限,尼龍防彈衣要收到好的防護效果,重量需在4.5千克以上。據有關專家的試驗和分析,穿上這麼重的防彈衣,士兵的作戰能力會降低30%以上。在潮濕炎熱的戰場上,美軍士兵更是難以忍受尼龍防彈衣所帶來的負擔和悶熱感。而不穿防彈衣在現代戰爭中是很危險的。大量的統計分析表明,現代戰爭中彈片是對士兵的主要威脅,它占導致傷亡原因的3/4,其餘的1/4才是衝擊波、槍彈、燒灼等造成的。因此越南戰爭後,人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防彈衣材料。直到20世紀70年代,終於出現了較為理想的防彈衣材料--”凱夫拉“。
”凱夫拉“是美國杜邦公司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研製出的一種合成纖維,並於1972年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其全稱為”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纖維“,”凱夫拉“是它的商品名。”凱夫拉“的抗張強度極高,是尼龍纖維的2倍多,它的出現使防彈衣的防護性能有了明顯提高。試驗表明,”凱夫拉“吸收彈片動能的能力是尼龍的1.6倍,是鋼的2倍。多層”凱夫拉“織物對槍彈也能收到滿意的防護效果。由於用”凱夫拉“製作防彈衣比尼龍防彈衣重量輕,防彈性能好,所以它受到了許多國家軍隊和警察的青睞。目前除了美國之外,德、法、英、以色列、意大利都研製和裝備”凱夫拉“防彈衣。
世紀90年代美國又研製了一種被稱做”斯佩克特拉“的纖維,它具有比”凱夫拉“更優越的性能。用這種纖維材料製成的防彈頭盔和背心,在保持與”凱夫拉“製品同樣防護性能的條件下,其重量可減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