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太史公自序(7)(1 / 2)

吳楚七國犯上作亂,宗室親屬中隻有竇嬰賢能而喜歡結交士人,士人都歸附他。率軍在華山以東的滎陽抵抗叛軍。作《魏其武安列傳》第四十七。

智謀足以應付近世的變故,寬厚足以用來收攬人才。作《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勇於抗擊敵軍,仁慈愛護士卒,發號施令不煩瑣,軍卒部眾衷心歸附他。作《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自從夏朝、商朝、周朝以來,匈奴經常成為中原之國的禍患危害。要了解或強或弱的時勢,常設武備,相機征討。作《匈奴列傳》第五十。

拓展整治邊塞,擴大黃河以南的國土,攻破祁連山一帶的敵寇,打通通往西域諸國的道路,擊潰北方的匈奴。作《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朝中大臣和宗室親屬,以奢侈豪華相互炫耀攀比。隻有公孫弘節約衣食用度,是百官的表率。作《平津侯列傳》第五十二。

漢朝已經平定了中原,而南越王趙佗能安集南越民眾,以此保護南方藩屬,向漢廷納貢盡職。作《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吳國反叛,東甌人斬殺了吳王劉濞,守衛封山、禺山,為漢朝的臣屬。作《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燕太子丹的舊部逃散到遼東地區。衛滿收容了這些逃亡的流民,便屯聚海東,以此安集真番等部,保守邊塞,成為漢朝的外臣。作《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唐蒙出使經略西南,通好夜郎,而邛、筰等地的君長請求成為漢朝的內臣,並願意接受朝廷派來的官吏。作《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子虛賦》詠事,《大人賦》令皇帝喜悅。文辭華麗,事多浮誇,然而賦的旨意在於諷諭勸諫,最終主張無為而治。作《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英布反叛,劉邦封少子劉長為淮南國王,來鎮守長江、淮河以南地區,安撫剽悍的楚地民眾。作《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奉守法令,遵循情理的官吏,不自誇有功,不自稱賢能。百姓對他們沒有什麼稱譽,他們也沒有什麼不對的行為。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整理好衣冠端立於朝堂之上,而群臣中沒有誰敢對他說虛妄不實的話,汲長孺很注重這些。喜好推薦賢人,稱譽長者,鄭莊是一位有氣節的君子。作《汲鄭列傳》第六十。

自從孔子去世以後,京城裏沒有什麼人重視學校教育。隻有武帝建元、元狩年間,文章辭賦之事絢爛興盛。作《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庶民背棄本業,增益巧詐行徑,作奸犯科的人玩弄法令,善良的人不能感化他們。隻有依法嚴懲打擊,才是能夠整肅他們的辦法。作《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漢朝既已通使大夏,而西方極遠的蠻族,都引頸內向,想瞻仰中原之國的風采。作《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拯救別人於困厄之中,賑濟他人於貧窮之時,仁慈者才有這樣的行為。不喪失誠信,不違背諾言,於義有可取之處。作《遊俠烈傳》第六十四。

事奉君王,能使君主耳目愉悅,臉色溫和,從而得以親近君主。他們不僅是因有美色而受寵愛,論技能也是各有所長的。作《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不與世俗人等同流合汙,不爭奪權勢利祿,上下沒有什麼阻礙,沒有誰能傷害他們,這是因為他們善於運用“道”。作《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齊國、楚國、秦國、趙國等國進行占測時日吉凶的人,因其所處地域的風俗不同,而各有其用以卜筮占測的方法。想要通覽他們的大略要旨,作《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夏朝、商朝、周朝君王占龜的辦法不同,四方蠻夷卜筮的方式有別,然而卻都以占卜來決斷吉凶禍福。粗略考察占卜的要義,作《龜策列傳》第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