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用害怕了,追兵已經被我們兄弟倆打跑了。”易天兩人來到人群前麵,掃視了一圈,看到人們臉上的緊張神情,輕輕一笑說道。
竇武聽到兄弟二字,心中一熱,自己有多久沒有聽到人叫自己兄弟了,人人對自己都是避之不及。
人群看他倆態度和氣,緊張的神色有所減緩,甚至一些年輕人看著易天和竇武,臉上還流露出一種熱切之情,顯然是對他倆剛才的生猛表現心生羨慕。
人群中的一些大姑娘小媳婦則是對於易天的英俊帥氣看的有些發呆,甚至臉色緋紅。其實竇武也長著一副好皮囊,隻是易天身上的氣質太過獨特,所以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身上。
易天看到人群緊張之色稍緩,便又問道:“出來一個人答話,跟我們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人群互相看看,有些猶豫,有些踟躕,最終一個華發老者站了出來。
他先是對著易天和竇武兩人躬身各鞠了一躬,然後起身拱手道:“老朽戴正,先替諸位鄉親謝過兩位英雄救命大恩。”
易天跳下馬來,將戴正扶起,笑道:“老先生不必客氣,今日救了你們,也是機緣巧合。而且我跟朱元璋有不共戴天之仇,看到諸位鄉親有難,自然應該出手相救。”
戴正一怔,沒想到這位爺如此快人快語,如此坦誠,倒是讓他很是意外。
竇武也是有些驚訝,不過旋即一想,自己也不是一樣嘛。況且就算沒仇,今天這大殺一通,跟明國這仇也是結下了。
人群聽到易天這話,明顯的都是鬆了一口氣,臉上的緊張神色徹底消失不見了。
易天早看出了這群人有所顧慮,所以才會主動提及自己跟朱元璋有仇,借此來打消他們的顧慮。
戴正歎一口氣,說道:“英雄今日救了我們性命,又如此坦誠相待,老朽若是言語上再遮掩,也沒有道理。既然英雄相問,老朽便一一將這原由說來。
聽戴正說了一番話後,易天二人便明白了這群人的身份,以及他們為什麼會遭到明軍騎兵追殺的原由了。
昔日紅巾軍起兵反元,朱元璋本也是紅巾一支。後來劉福通犧牲之後,眾人便奉韓林兒為小明王。
後來朱元璋實力日漸強大起來,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和張士誠,成為各路反王當中實力最強大的一支。
彼時的小明王韓林兒雖然地位尊貴,但是已經沒有了什麼權利,完全被朱元璋給架空了。韓林兒深知自己的處境,平日裏也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不敢得罪朱元璋。
朱元璋心思深沉,並沒有就此殺掉韓林兒,反而對他恭敬有加,為其創造宮殿,待遇優厚,但是卻將他身邊的人全部換成自己的心腹之人,對其進行監視。
龍鳳十二年,也就是1366年,朱元璋子平定了張士誠之後,天下再也沒有能跟他抗衡的對手了。
當時朱元璋的手下都勸他登基為帝,但是朱元璋卻力排眾議,堅持要迎立小明王韓林兒,立他為帝。
韓林兒當了多年傀儡,一直是朱元璋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根本沒想到朱元璋願意擁立自己,高高興興的帶著嬪妃宮女一大幫人從滁州到坐船到應天。
結果半路上,韓林兒坐的的大船忽然進水,小明王韓林兒和一眾嬪妃眾人就在一片驚呼救命聲中沉入了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