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九十九(1 / 3)

九十九人,鮮豔的紅,甜美的芳香,是誰為誰彈奏的樂章。

叛逆、青春、暴力、逃學、不良、壞孩子……貌似現在的十幾歲的少年少女們都是這些詞彙的代言人,夢琴也不例外,如果說上述的哪個詞形容她最貼切,我想應該是青春吧。

夢琴今年十四歲,初中二年級。成績優秀,乖巧懂事,老師眼裏的好學生,父母長輩眼裏的好孩子。又長又黑的秀發紮成雙馬尾,本來麵容就清秀的她戴著一副眼睛,給人感覺就像文學少女一樣。是不是手裏再抱著一本書會更讓人對她抱有幻想呢?

夢琴彈得一手好鋼琴,你看她名字裏也有一個琴字呢,好巧對不對?據夢琴的媽媽講在生夢琴的前幾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了鋼琴,後來又生了個女孩兒,於是就叫夢琴了。

仿佛是上天賜予的恩惠,夢琴小的時候就被發現有彈鋼琴的天賦,連請的鋼琴老師都不禁稱讚:“這個女孩兒真是太聰明了,教她一點兒也不吃力。”

以夢琴演奏鋼琴的水準完全可以去更好的音樂學院深造,但是她拒絕了。

你看到過夢琴彈奏鋼琴嗎?手指靈活地在黑白鍵上來回遊走,像是跳舞一般。聽夢琴彈奏總是能讓人身臨其境,你的心情會隨著琴音或憤怒或悲傷或喜悅或憂鬱。

夢琴曾經有過戀人,這是誰也不知道的秘密。之所以稱曾經是因為那個少年已經死去了,在去年的夏天。

少年名叫文宇,是一個不起眼的男孩子。文宇的座位在班級的角落裏,由於天生體弱多病所以總是缺席,存在感很低,班裏的同學都對他沒有什麼印象。你如果去找他可能會得到以下結果——“文宇,誰啊?”同學歪著頭想了想:“哦,他在那兒。”同學指向文宇的坐位,發現沒有人,轉頭回答你:“抱歉,他今天好像又缺席了,你是他朋友?那去他家看他吧,他好像身體不太好呢。”

夢琴和文宇不同班,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的戀情也是蠻辛苦的,在學校裏的生活幾乎是沒有什麼交集了。除了一些活動需要多個班集聚在一起他們能在一起之外,其它時候要表現的如一般同學般,一切都隻是不想被周遭的人發現他們的關係。

文宇死了,雖然同學們對文宇沒什麼感情,但是當聽到老師說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是吃了一驚。同學們隻知道文宇身體不好經常得病,但沒想到嚴重到丟掉了命。

學校的領導和文宇的同班同學們和老師去祭拜了文宇。

學校的領導們安慰著啼哭的文宇的父母,同學們有秩序的排著,身著素服,麵無表情、安靜地站在原地。請原諒他們,他們現在真不知道該如何做,得知一個自己不熟悉的人去世,自己是真的不知道要如何表現。悲傷嗎?談不上;所無動容嗎?也不是;感覺有些許落寞?很遺憾也沒有。或許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麼樣的心情。

夢琴逃學了,她不是文宇的朋友,也不是文宇的同班同學,無法正大光明的去見文宇最後一麵。告訴大家自己是文宇的女朋友,現在他死了我要再看他最後一眼?事實上她不可能這麼做,她現在也隻是個孩子,阻止她行動的可能不是一些複雜的原因,而是恐懼。她怕,怕說出口同學怎麼看她,家人怎麼看她,老師怎麼看她,她的形象會一下子毀的連渣滓都不剩。

夢琴現在躲在一個角落裏,靜靜地看著不斷地有客人來到文宇家來吊唁文宇,她的眼淚突然掉了下來。夢琴蹲下身子,將頭埋入雙臂,她好想哭出聲,但是一出聲肯定會被人發現的。她一直在壓抑自己,快要到了崩潰的邊緣。

說起來夢琴和文宇是怎麼成為戀人的呢?其實在初一之前的暑假兩個人就認識了。

那是在“HanselandGretel”,是一家咖啡店,店裏有一台黑色的鋼琴,在溫和的燈光照射下泛著柔柔的光。這台鋼琴是為店裏的顧客設置的,隻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登台。

那天夢琴穿著白色的蕾絲裙,頭上戴著媽媽昨天剛給她買的大簷禮帽,像是一個精致的洋娃娃。她透過“HanselandGretel”窗子看到了那架鋼琴,便走進了店裏。

店門口的鈴鐺響了起來,正在看書的文宇無意識地向門口瞥了一眼,為什麼會在意呢?果然是因為這個時間客人少,突然門鈴響了誰都會想知道是個什麼樣的人進來了吧?他看到了一個少女跑到店裏鋼琴那裏坐了下來。

一連串兒音符從夢琴指尖傳遞出來,清新明快的音樂叫醒了店裏的所有人。

《少女的祈禱》是一首並不複雜的鋼琴曲,即使對鋼琴沒什麼概念的人聽過都會對鋼琴抱有好感,聽著音樂仿佛可以看到無憂無慮的少女在花田中嬉戲的情景,天真,無邪,愛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