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螺旋體與螺旋體病(一)(1 / 1)

在浩繁的微生物王國中,螺旋體(spirochete)從屬於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它具有與細菌相似的基本結構,如有細胞壁、核質,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並且對抗生素敏感,但它在形態、生理和進化上又與其他細菌迥然不同。

螺旋體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種類很多,根據其菌體大小、螺旋數目的多寡、螺旋疏密度和形狀,以及在非染色狀態下,在暗視野顯微鏡下顯示的折光性的不同,可將它們分為不同的種屬。其中大部分是非致病性的,但也有一些種屬的螺旋體可引起幾種人類的重要疾病。

第一節螺旋體分類

根據《伯吉(Bergey)鑒定細菌學手冊》(1994年第9版)螺旋體分類如下:

目Ⅰ螺旋體目(Spirochaetales)

科Ⅰ螺旋體科(Spirochaetaceae)

▲屬Ⅰ包柔體屬(Borrelia,同義名:疏螺旋體屬)

屬Ⅱ短螺旋體屬(Brachyspira)

屬Ⅲ脊螺旋體屬(Cristispira)

屬Ⅳ細絲體屬(Leptonema)

▲屬Ⅴ鉤端螺旋體屬(Leptospira,同義名:細螺旋體屬)

屬Ⅵ小蛇形螺旋體屬(Serpulina)

屬Ⅶ螺旋體屬(Spirochaeta)

▲屬Ⅷ密螺旋體屬(Treponema,同義名:滾線體屬)

其中標有“▲”的疏螺旋體屬、密螺旋體屬和鉤端螺旋體屬是可引起人類疾病的致病性螺旋體。這3類致病性螺旋體屬在形態學上各有特點。

疏螺旋體屬形體較大,折光性較強,常規方法更容易染色,其螺旋旋距較大,螺旋長度為2~3μm,在電鏡下,由8~12根每根寬度約0.02μm纖維絲組成的帶狀物,盤旋圍繞於整個原漿體。

密螺旋體屬形體較細,螺旋長度較短(1.0~1.5μm),折光性微弱,除鍍銀法外的其他方法很難染色,在電鏡下,由4根纖維絲組成的帶狀物(即鞭毛樣結構)迂曲環繞於胞壁內的原漿體。

鉤端螺旋體屬由於其螺旋特別纖細和排列緊密(螺旋長度約0.5μm),而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很難分辨,在電鏡下可見其由兩根軸絲迂曲環繞而成,鉤端螺旋體的一端或兩端成鉤狀,因此其外觀呈“S”或“C”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