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膽識魄力(1 / 2)

“哦?何出此言啊?”

考核官眼神閃爍不定,他不相信一個毛頭小子能破開他精心設下的局。

“說來其實沒那麼難。”

肖逸又理了理有些雜亂的思路,這才開口:

“我們先看這徽墨。眾所周知,這徽墨乃是文房四寶,傳聞為李所創,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舔筆不膠、經久不褪、馨香濃鬱的特點點。”

他拿起那“徽墨”,在手上掂了掂又聞了聞,

“好的徽墨應該馨香淡雅,而這墨味道未免過於濃鬱,而且分量不足,光亮之間透著一股不自然。我想大概是考官為了迷惑我們隻在意表明的馨香,在普通墨汁裏摻了些帶香味的草藥使墨汁帶著所謂的‘馨香’。”

說話間肖逸又舉起墨塊聞了聞,

“嗯,應該是艾草配上蘭花。”

肖逸衝眾人微微抱拳,指了指那一捆宣紙,

“好的宣紙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雖然能使墨跡快幹,卻能起到溫墨潤墨的作用,使墨跡凝而不散。”

“而看看這堆紙,”肖逸拿出一支狼毫筆,蘸了蘸“徽墨”,在“宣紙”上書了一個“正”字,不久那正字略微淡化了幾分,卻是沒有剛才那麼凝練了。

“吸墨不假,但書畫若是做在這種紙上,試問誰能放心?”

“歙硯的製作材料被稱為歙石或歙硯石,一般需要5-10億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珍貴無比。”

肖逸舉起那方硯台,敲了敲硯身,接著說:

“歙硯為曆代文人所稱道,說是書畫的左膀右臂也不為過。”

“蘇東坡稱讚歙硯:‘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因此敲擊歙硯應具有金玉齊鳴之聲。”

於是肖逸又敲了敲硯台,聽到硯台發出的聲音清脆之極,幹淨利落。

“這一點此硯略有端倪。問題就出在過分清脆幹淨,沒有內部的回音。按理來說,經過億萬年的物品,就算質地再好,不可能沒有絲毫回音。”

看著台下幾位考生麵露不屑,肖逸無奈地搖了搖頭,看來這一點理由是無法說服眾人了,

“不過,光憑一點就斷定真假未免誇大其詞。上麵沒有提到,硯石還具有細膩溫潤的特點,因為歙硯到底並非金屬製成。而這硯台冰冷徹骨,質地均勻過分均勻整齊,真正的歙硯應該細膩有光,因此此硯雖然不差,但遠遠不能做到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的境界。”

“以我的猜測,此硯應該是某種新研製的金屬合金硯台,是不錯的硯台,但,畢竟不是歙硯。”

“歙硯真正重要的不在於硯本身的質地,而是內在的文化傳承。其他硯再優秀,也沒有這種曆史沉澱下的厚重感。”

肖逸略微思索,真情實意地說了這麼一句。

肖逸心想:“這種新型硯台成本低而且本身也是優質硯台,隨著古語的複興,將來一定會投入大規模生產,但比較之歙硯數千年的曆史-沉澱,還是差之千裏。文人追求的向來不是文具的優異,真正的大家憑借樹枝都能做出山水名畫,文人所愛慕的文房四寶,說到底,不過是精神上對於文化本身的尊敬罷了。”

考核官聽了肖逸這麼一句,眼裏那愛才心切的目光炯炯地盯著肖逸,無論他本身實力如何,光憑這一段領悟,就值得他高看幾分。

“再看這水晶筆架,”肖逸適時地頓了頓,留以眾人思考他話語的時間,

“通常來說,水晶都是含有雜質的,純粹剔透的都是價值連城的瑰寶。這水晶筆架玲瓏剔透,未免完美得過分。而且自星級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紫水晶已經投入了機甲能量核的生產,高品質的紫水晶價值更甚以往。斷然不可能把一塊價值過千萬星幣的東西作為筆架,還拿來當做測試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