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明節假日(1 / 2)

“上課了,哥們,去不?藥理課,教室118”:楊勳

“去什麼去啊,現在才八點鍾,太早了,怎麼說也是八點半上課吧!”:李慕華

“藥理課啊,走,上課去,那個可是考試科目啊,快起來吧,大家,我打前陣啊,記得快點來。”:張雄堅

“哎!怎麼搞的,最晚玩穿越火線太專業了,弄到淩晨兩三點鍾,累死啦!”:楚君河

叮叮鈴鈴豬頭起床叮叮鈴鈴豬頭起床叮叮鈴鈴豬頭起床叮叮鈴鈴豬頭起床

叮叮鈴鈴豬頭起床...........................

“起床啦!誰的鬧鍾啊,這麼損呀,快關掉,要出人命啦!”:楚君河

“好啦!關掉啦,哎,起床啦!..................”:李慕華

三分鍾後............李慕華,手機響“

可憐可憐我吧

給我一點愛

可憐可憐我吧

驕傲的女孩

可憐可憐我吧

給我一點一點一點

一點點一點點點愛愛愛

我的心早已經冰冷蒼白

隻有你能給我溫暖色彩

得不到你的愛饑渴難奈

沒有你擁有一切也是悲哀

我是愛情的乞丐

隨便給一點關懷

不要轉身冷冷的走開

可憐可憐我吧

給我一點愛

可憐可憐我吧

驕傲的女孩

可憐可憐我吧

....................................................................----------”

“喂,曉梅,早啊!去上課不,我又想翹課啦,你陪我一起去哪裏玩嗎?”:李慕華

“親愛的,不要嘛,我要去上課,你陪我去上課啦,快,我已經在你樓下啦!”:孫曉梅

“恩,好吧!親愛的,我極速下來,waitme...dear”:李慕華

課堂上

“同學們,又要放假了,這個課嗎----------”:劉老師

“不要上了。。。”:同學們(李慕華,楚君河等人大聲咆哮道)

劉老師:“哈哈,恩,好,同學們安靜,如你們所願,但是課還是得上,就讓我來說說清明節吧!”,

“大家都長大了,也過起了漂泊的日子,告別了家鄉,踏上了漫漫的求學求生之路。每到清明時節,看到本地的人們忙著掃墓、燒紙,祭奠故去的親人,便思忖著自己已經離家幾時。

人生苦短,歲月無情,雖則是鄉音未改,卻已是鬢毛先衰。惦記著家鄉的親人,忍受著離家的愁苦,遙想著渺茫的前程,若再有一場細雨霏霏,幾日不晴,“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桃花落,閑池閣”,……此番情景,此種境界,怎不使離鄉之人的思愁別緒潮水般湧上心頭,情懷萬千!那時唯一的奢望:隻想邀幾位摯友,酌幾杯清酒,於長亭內,在小橋邊,在曠野裏,高聲呼號:歸去來兮!

盼望歸鄉而去,盼望故去的親人再現眼前,盼望過去的好時光倒流重現。然而,一切都已過去,一切都已流逝,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幾杯濁酒衝不去鄉愁,幾聲呼號喊不斷別緒。亂了的卻是自己的方寸,在風雨中滿麵淚流,分不清那是淚,還是雨。耳邊隻有那清明的風聲依舊,清明的雨聲依然,點點滴滴,淅淅瀝瀝,那點滴流淌的都是行人遊子的血與淚。”

“清明節到了,大家都應去拜奠先人,在他們墓前緬懷,回想為他們去草除雜!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係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中國傳統節日介紹圖

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