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也許是有緣的關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陽高縣的一個小農村來到火熱的煤礦中,加入到神聖的礦工隊伍,成為一名引以為豪的煤礦工人。

古老而悠久的雲岡峪,不但有現代化雄偉高大的選煤樓,升入雲天的井架,更有那日夜轟鳴的機器聲以及滿載滾滾烏金東奔而去的運煤專列。尤其是那眾多的名勝古跡,綺麗的山水以及那膾炙人口古老而迷人的傳說,當代礦工勇於拚搏的動人事跡,那些繪聲繪色的故事傳說,風物典故都令我神往。於是我利用節假日開始周遊雲岡峪的山山水水,溝溝岔岔,進行采風,搜集整理,漸漸地這些口頭文學見諸報端。30多年來,我步行或騎自行車,走訪了雲岡峪及晉華宮周邊村莊近40個,采訪個人140餘次,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早有將這些素材整理成一本冊子的想法,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難以實現。

2012年,晉華宮國家礦山地質公園的建設如火如荼,它猶如一股強大的動力,促使我盡快將晉華宮周邊地區及雲岡峪風物典故編彙成集,出版發行,為晉華宮礦產煤與旅遊並舉,轉型發展作點貢獻。我將這個想法向工會馬誌主席彙報後,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並鼓勵我精心創作,早日出版發行。宣宏斌礦長得知我的創作事宜後,他認為這是給晉華宮礦轉型發展工程添磚加瓦,是發展旅遊的好事,決定鼎力相助,全力支持,礦黨委賀海泉書記也積極支持我,鼓勵我。

領導的全力支持和鼓勵,讓我受寵若驚,我隻能使出渾身解數,寫好這本書,經過近8個月的努力終於如願以償。

在50多年前,剛剛起步的晉華宮礦是可愛的,今天,在日新月異變化中的晉華宮礦也是可愛的,我相信,未來的晉華宮礦更加可愛。我作為晉華宮礦的兒女自然應該謳歌她,讓更多的人了解她,使她變得更美好。

本書旨在反映晉華宮周邊地區及雲岡峪的名勝古跡,風物典故以及民間傳說。以此弘揚民族文化,激發愛祖國、愛雲岡峪的熱情。在長期的搜集和整理的過程中采擷到不少鮮為人知的素材,這些充滿民間傳說的故事,雖然在內容和情節上差異不少,但總的來說是表達了人們的愛憎之情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煤佛緣——晉華宮周邊地區及雲岡峪風物典故》即將和讀者見麵了。在此,首先感謝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著名民間文學作家常嗣新為本書作序;感謝山西省煤炭工業廳黨組書記、廳長吳永平為本書題詞;感謝大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邵奎為本書題詞;感謝晉華宮礦工會馬誌主席為本書題寫書名。感謝晉華宮礦宣傳部曾月,工會尤繼明二位同誌為本書提供了珍貴的晉華宮礦老照片。感謝本單位夏喜平同誌多次陪同我進山披荊斬棘,跋山涉水,不辭勞苦,尋訪民間傳說遺跡和諸多古跡;感謝晉華宮礦近80歲高齡的退休員工關玉明老先生,不顧年高體弱,親自做向導,引領我進入雷公山峽穀采風。感謝家中妻子張鳳蓮的大力支持,感謝女兒任巍與出版社多次聯係,校對書稿,感謝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全力支持和鼎力相助。

書中照片均為本人所拍,由於本人學攝影剛剛起步,所拍照片水平有限,還望行家提出寶貴意見。

由於時間倉促,資料匱乏,加上本人才疏學淺,水平有限,訛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望有關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任學良

2012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