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開始呈現出超越第二產業的趨勢,服務業在區域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極大地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區域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特征。

(一)產業總體特征

從第三產業增加值結構變化來看,“九五”初期,寧波服務業增加值占寧波市GDP總值的26.5%,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62個百分點。1980年以來,寧波第三產業增加值從改革開放初的5.3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567.11億元,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從1980年的17.9%上升到2002年的37.8%,增加了19.9個百分點,與1990年相比則上升了15個百分點。“九五”期間,寧波第三產業年均遞增14.3%,高於GDP增長速度1.3個百分點。2001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37.6%,高於全國同期33.6%的水平,但低於全省38.4%的水平。

從橫向比較來看,2001年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比較中,寧波市第三產業總量規模為493.4億元,排名倒數第四位,僅高於長春、西安和廈門,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位於15個城市的末位。橫向數據比較說明寧波市服務業與同類城市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方麵反映出寧波市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製造業仍有較大的優勢,另一方麵也表明寧波市在服務業發展上具有較大的潛力。

(二)行業結構特征

從行業結構來看,寧波市服務業的內部結構特征可歸納為:內部結構逐步優化,層次發展仍不均衡。

1.產值結構分析

按傳統的劃分標準來分析,服務業可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倉儲業、郵電通信業、商貿業及餐飲業等;第二層次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業、保險業、房地產管理業、居民服務業、公用事業、旅遊業、谘詢信息服務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第三層次是為提高居民素質和科學文化服務的部門,包括科研、教育、廣播、電視、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業等;第四層次是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寧波市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不僅表現為服務業比重的增大,還表現為服務業內部結構的演變。寧波市服務業的變化表明,在產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比重增大的同時,寧波市服務業內部結構也呈現出高級化的發展趨勢。自1994年以來寧波服務業第一層次和第三層次比重呈穩定上升趨勢,第二層次比重先升後降,第四層次比重的變化則比較平穩。這表明在寧波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流通部門仍占有較大的比重,同時知識信息等新興服務業增長勢頭強勁。

從服務業內部各行業增加值環比增長率的變化來看行業內部結構呈現以下特征:(1)直接為生產和生活服務部門的增長速度在服務業中居首位,大大高於服務業平均增長速度,流通部門的增長速度則比較平穩。(2)勞動密集型的營利性服務部門發展最快,資金、技術密集型的營利性服務部門次之,非營利性部門最慢。這表明市場化是服務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3)服務業內部結構不斷變化。改革開放初期,服務業主要集中在商業、飲食、居民服務、交通運輸、郵電等傳統產業領域。經過30年的發展,傳統服務業不斷改進,而且在產權形式上出現了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局麵。物資流通開始變革物流形式,與新型業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商品配送中心不斷發展,交通運輸供不應求的情況得到了改善。另外,在傳統服務業持續發展的同時,旅遊、信息、谘詢、科技服務、社區服務、金融保險、房地產、教育、文化等新興行業也得到較快發展。

2.就業結構分析

從服務業內部行業就業結構變化來看,盡管自1997年以來傳統服務業中的批發零售和貿易餐飲業的就業人數呈逐漸下降的趨勢,但以批發零售和貿易餐飲業為主的傳統服務業的就業在服務業中仍占有較大比重。在服務業的主要行業中,就業人數變化最大的是社會服務業。近年來社會服務業的就業人數由2000年的9.3萬人增加到2002年的21.9萬人,這表明近幾年來通過大力發展社會服務業來解決就業問題的政策導向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及郵電通信業的就業人數基本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歸納起來說,寧波市服務業內部結構的變化特征表現為第一層次服務業比重逐漸穩定,第二層次服務業比重逐年上升,服務業的內部結構不斷優化。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所引起的對服務業的需求總量、需求層次和需求結構的變化所導致的。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時期,實物產品是居民消費的主要對象,也是社會生產所需的主要生產資料。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閑暇時間增多,居民消費服務產品的比重越來越大,而生產社會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直接或間接為生產服務的服務業比重也越來越高,這兩個因素均促進了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根據寧波市服務業內部結構的變化特征,必須要用動態的觀點來規劃服務業的發展。

(三)空間布局特征

寧波市服務業的空間格局呈區域發展不均衡性,主要分為最發達的中心城市連綿區、次發達的餘(姚)慈(溪)北區和不發達奉(化)寧(海)象(山)南區等三個地區,並且各類行業在空間布局上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

1.空間布局的現狀

2002年寧波市區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42.40%、就業比重達27.45%、人均服務業產品占有量為17151元/人,服務密度達1363萬元/平方公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40452元/人除服務業增長率與GDP增長率比值偏低外,其餘各項指標均遠遠高出寧波市平均水平,居各縣(市)、區首位。從2000年寧波市各縣(市)、區服務業分行業集中度來看,市區的服務業集中度已達1.31,比第二名的慈溪要高出0.44,居第一位;而且根據服務業分行業統計口徑,市區在14個分行業中有7個行業集中度集中度是衡量產業在地區間分布的常用指標,i地區j行業的集中度=(i地區j行業的產值/整個地區j行業的總產值)/(i地區的總產值/整個地區的總產值)。行業集中度較大說明該行業在該地區越集中,反之則分散。這裏,我們用產業增加值來代替產值,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