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進北京民俗(1 / 1)

50多萬年的深厚曆史積澱,3000多年的建城曆史,1000多年的都城史,北京民俗就是在這樣的沃土上形成、發展的;多民族文化的彙聚、皇家文化的熏陶,造就了北京民俗的豐富多彩和高雅大氣;近代歐風美雨的侵襲,使得北京民俗又多了一份現代的氣息。

初到北京,人們往往很難立刻就喜歡這個城市。要舉出不喜歡北京的理由,隨便說說都有一大堆。北京的氣候特不招人待見,春秋舒服卻短暫,嚴冬酷暑總是長長的;北京的風沙特別厲害,大風一起,黃沙漫天,整個城市如同風中香爐一般,嗆得人呼吸困難;街道、建築總也擺脫不了那沉沉的灰色調,一點也沒有南方綠樹紅花、白牆黑瓦的明快熱烈;北京的物產也不算豐富,土豆、白菜在很長時間都是餐桌上的當家菜;來北京辦事的人總是抱怨,北京城太大了,每天的時間一半都花在路上了……可是,不知不覺隨著居住時間的增加,人們往往又不由自主地喜歡她了。50多年前,一位來自湖南新化的女作家謝冰瑩在《北平之戀》中寫道:“北平,好像是每個人的戀人;又像是每個人的母親,她似乎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在吸引著每個從外省來的遊子。住在北平時還不覺得怎樣,一旦離開她,便會莫名其妙地想念起她來。無論跑到什麼地方,總覺得沒有北平的好。”她的話,道出了以往北京對外鄉人魔力般的吸引。這種吸引經曆了半個多世紀以後依舊是那麼強勁,依舊是那般魔力十足。

為什麼北京對外鄉人總是魔力十足?人們馬上想到的是北京舉世罕見的名勝古跡使人流連忘返。誠然,雄偉壯觀的長城、故宮,風景旖旎的北海、頤和園,莊嚴肅穆的天壇、太廟,總讓人印象深刻,津津樂道。然而,這種解釋並不完全,南京、西安、開封、杭州、洛陽等古都也有令人叫絕的名勝古跡,卻未必有北京這般魔力。北京的魔力之源,除了讓人稱道向往的名勝古跡,更重要的還在於她特有的為北京人引以自豪的“京味兒”民俗。

“民俗”是曆代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是社會生活中一種文化現象,涉及物質、精神、社會結構諸領域,其形成與發展都與社會發展各階段的物質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麵的條件相適應。北京的民俗是數千年來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在此相互滲透交融而成,具有濃鬱的地方性,體現著典型的民族傳統觀念,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年四季中,在全城的各條街巷上,在每個人的衣食住行裏,無一時、無一處、無一事不反映著古老而又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民風民俗。

讓我們走進北京民俗,去探究她的魔力奧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