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圍繞貢獻力展開的3個論點
本書通過公司和我本人的經驗,對貢獻力進行了闡述。我認為貢獻力可以使人完成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對於企業來講,它是突破這個混亂的時代並繼續保持成長的企業經營的殺手鐧。
最後,我想簡單地敘述一下NTT DATA的發展曆史。之所以要說明這個,是因為我們好不容易摸索到,貢獻力的產生正源於此。
NTT DATA的獨立,艱難的起航
1967年,我們NTT DATA作為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數據通信總部開始運行。我們背負著“用IT解決社會課題,為實現豐富的社會生活貢獻力量”這樣的使命和責任,追求的是既要照顧到企業的各種利益關係,又能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信息服務係統。
那還是個電子計算機價格很高、應用並不廣泛的時代。我們的使命就是把這樣高價的計算機的優勢廣泛地滲透進社會生活中,引導還處在初創時期的日本計算機產業。提供“公共的、全國的、技術尖端的”信息係統服務,“廣泛、普遍、公平”是當時的關鍵詞。
1988年,我們迎來了巨大的轉機。1985年,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被私有化,3年後成為NTT。NTT DATA從NTT中獨立出來,是因為它在這20年裏,沒有實現一次贏利。其他企業都已經把事業推上了預定軌道,並計劃以一個獨當一麵的部門獨立出去,但是,我們的情況卻恰好相反。為什麼一定要把這樣的赤字事業部門作為分公司獨立出去呢?
理由之一就是,由於發達國家之間貿易摩擦問題表麵化,以及民眾對於政府主導下日本市場的封閉性的批判有所增加,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從重視國內計算機產業的培養扶持的環境中脫離,積極地尋求從海外進行資源的調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時在不斷增加的中小IT企業中間,“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加入計算機產業是對民營企業的壓迫”這種指責聲很
突出。
這個新公司無法利用NTT的研發技術,也不能和原有NTT進行人才交流,而且原屬於NTT的項目要全部留下。當時,人、物、資金這樣的經營資源都被切斷,真的是背水一戰的起航。
換句話說,也正是在逆境中起航,公司員工們才不得不提升戰鬥意識。我們是在並不熟知市場戰略的情況下,投身到市場競爭中去的。流著血汗,堅持努力,一步一步開辟屬於自己的道路。
通過提供信息係統服務來為社會做出貢獻,可以說這就是我們的DNA。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作為共同事業體誕生,一邊克服著困難,一邊又作為民營企業進行著創收。正是因為有著兩方麵的經驗,我們才再次確認了企業的存在意義。努力推動我們這麼做的,歸根結底就是貢獻力。
我們NTT DATA從公共事業部門轉變成民間企業,而在這之後的推進企業改革的進程中,貢獻力得到了相應的體現。就像我們在第三章中介紹的那樣,對公司內部改革齊心協力的年輕員工把為目標勇於獻身作為一個契機,鍛造實踐貢獻力的思維方式。通過他們,我了解到了貢獻力的偉大,至今我仍然確信,公司的經營在所有的情況下都可以訴諸貢獻力,進行廣泛的活動。
在反複的挫敗中,在談論貢獻力的基礎之上,我認為有3個重要的論點值得闡述。
第一論點—在社會中實現企業的意義
首先,第一個論點是關於“在社會中實現企業的意義”。
迄今為止,日本人已經把醫療、護理、子女撫養這樣的社會課題委托給社會保障部門和社會福利部門,也就是委托到國家的手裏。但是現今,人口金字塔正在逆轉,年金、醫療、護理等各項製度的支援正在急速地削減。國家和地方的財政也吃緊,行政服務也已經到了接近極限的狀態。
這樣下去的話,日本人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呢?
因此,市民活動被廣泛關注。其中NPO部門以阪神—淡路大地震為契機成立並發展起來。1998年,NPO法案成立;2001年,NPO法案被賦予了稅製優待措施。但是由於使用條件的嚴苛,到2011年1月,僅僅隻有190個法人。雖然我對今後的NPO發展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現階段,我們的NPO還不能像歐美那樣遍地開花。
在了解實情的基礎上,我才發現,企業應該履行的責任和義務是很大的。雖然不免有人會對此抱有疑問,但即使是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也有可能對社會做出貢獻。因此,企業也背負著社會使命。
江戶時代的富商也認為,企業應該對社會做出貢獻。比如,近江商人會向寺院和學校教育捐贈,在貧民援助、治理山水和道路修繕時也會拿出個人財產,積極地投身到社會服務中。
在這之後,經過了近代化和市場主義,企業的目的變成追求利益,對於社會的貢獻被理解成為是國家“公共福利”的事情了。但是,在官民兩分的結構正在瓦解的今天,企業作為向社會做貢獻的承擔者是否該站起來呢?
我在國有企業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就職的動機就是,“想做能為社會做貢獻的工作”。之後,電信電話株式會社民營化,分社獨立,最後上市,但我並沒有忘記當初的夢想。相反,我有了“自己所做的工作,都是為社會所做的”這樣的實感。
企業一定會對社會有所貢獻,我始終堅信這個想法。企業有資金,也擁有技術和專利,而且就效率性來說,也遠遠超過政府機構。還有,營業活動本身也能對環境問題的解決、貧困的解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作用。
在信息網絡高度發達的社會中,我們IT企業的作用可以說是極大的。在環境問題的解決方麵,IT的作用也日漸明顯。
比如,現在政府機關和企業之間往來的文件大都是紙質文件。如果將這些文件變成電子格式,將會減少紙製用品的使用,也會減少運送文件所花費的能源。由於文件的電子數據化,保管文件的空間也會大大減少。當然,那部分空間所使用的相應設備也就不需要了。
還有,運用通信網絡,人們無論在哪裏都可以進行工作。人和物的移動成本也會明顯減少,這樣就會減少社會整體的環境負荷。
關於IT技術消減社會整體環境負荷的效果,清潔IT推進協會預計,“到2020年,每年將產生6 800萬~1.37億噸二氧化碳”,這大約相當於1990年日本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1/10。
不僅僅是環境問題,對於高齡者的護理,IT技術也可以發揮作用。比如,通過創建可以使高齡者和護理人員交換信息的網絡平台等,離開家生活的家人可以確認獨居父母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