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名片:
提起非洲的貓科動物,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就會立即出現非洲獅的身影。非洲獅屬於非洲最強大的貓科動物,在非洲獅的麵前,其他貓科動物都隻能“俯首稱臣”!這個強大的王者,以尊貴的草原之王的美譽著稱於世。
非洲獅是貓科動物中的強大存在,也是沙漠中的王者。非洲獅的顏色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以淺黃棕色為主。據統計,非洲雄獅的體重範圍約為190~270公斤,體長約為2.5~3.2米,尾長大約為1米左右,最大野生雄獅的體重可以達到270公斤。不過,母獅的體重也有110~160公斤的,約為雄獅體重的2/3.母獅的毛發比較短,體色為淺灰、黃色或者茶色。而雄獅則略有不同,它們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與胸部。
雄獅的鬃毛有什麼作用呢?原來,雄獅之所以長有如此漂亮的鬃毛,主要是為了誇張體型與吸引雌獅。雄獅的頭部巨大,臉型頗寬,鼻骨較長,鼻頭是黑色的,耳朵也很短。母獅的耳朵相對較圓,好像是個短短的半圓。
另外,非洲獅屬於貓科動物中的豹亞科。非洲獅的四肢相當強壯有力,它們的爪子也十分寬,尾巴相對很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的長毛。
在所有貓科動物中,群體意識最強的就要數非洲獅了,它們能夠友好相待,和睦相處。群體中的成員,責任清晰,分工明確,保衛領地是頭領雄獅的主要職責,而其它雄獅則主要負責保護雌獅的安全。
在一個獅子群體當中,大約會有9~20隻獅子,其中,包括多隻成年雌獅,1~3隻成年雄獅,還有幾隻幼獅。非洲獅與其它貓科動物的生活習性十分相似,它們也是白天花費大量時間橫躺豎臥在樹蔭下休息養神。通常,雄獅的野生壽命大約為10年,而雌獅的壽命相對稍長,大約為14年。當然了,若是人工飼養的話,它們的壽命會更長,可以達到30多年。
在獅子群體中,其核心一般都是6~7隻雌獅。它們從小就生活在一起,伴隨著彼此成長,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並且,母獅具備十分可貴的博愛精神,它們允許其它母獅所生的幼獅吃自己的奶,換句話說,它們會幫助別的母獅撫養後代,這在哺乳動物中是非常少見的。對於其它大多數哺乳動物的母獸而言,不是自己親生的幼獸,是絕對不會容忍的。
母獅全年都可以生育,幼獅從出生開始直到6個月之後,才會斷奶。幼獅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母獅又會產下一隻幼獅。那個時候,兩歲的幼獅就要自己出去獵食了。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一個獅群總是能夠保持一定的數量以及年齡上的差距。
在獅群當中,狩獵工作由誰負責呢?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項工作理所當然應該是雄獅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獅群的狩獵工作基本都是由母獅共同協作完成的。與其他貓科動物相比,它們合作時狩獵的成功率要高很多。不管白天還是黑夜,它們都有可能出擊,不過,相對而言,夜間的成功率要高一些,特別是月黑風高的夜晚……
一般來說,風在母獅們捕食過程沒有多大影響。不過,若是遇到大風天,它們可能就會占到很大的便宜,因為風吹草動所製造的噪音,可以很好地掩蓋住這些“女獵手”靠近的聲音。這些不讓須眉的巾幗英雄們總是協同合作,特別是獵物的個頭比較大時。它們總是會從四周悄悄地將獵物包圍,然後,逐步地縮小這個包圍圈。其中,有些負責驅趕獵物,其他則擔任伏擊的職責。盡管這個計策看起來很厲害,但事實上它們的單獨捕獵成功的幾率僅僅隻有20%左右。倘若狩獵地比較容易藏身的話,它們才能相對容易地獲得成功。一旦它們吃飽了,就5~6天都不用捕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