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螺是一種底棲性的動物,平時爬行在海底,偶然也會漂浮在海中。它的遊泳方式跟烏賊相仿,是利用它的兩片互相包被的漏鬥噴水進行的。鸚鵡螺的觸手數目非常多,一共有90個。其中有兩個合在一起變得很肥厚,當肉體縮到貝裏的時候,用它蓋住殼口,這與腹足類的厴的作用相當。世界上生活的鸚鵡螺一共隻有3種,數量也不多,它們的貝殼很好看,珍珠層很厚,可供玩賞或製作工藝品。
十一、扇貝
扇貝,顧名思義,是因為它的貝殼形狀很像折扇的扇麵而得此名。是我國山東沿海著名的海產珍品之一,特別是位於渤海中的長山列島所產的扇貝尤為馳名。又因為它生活在海裏,所以人們又稱它為“海扇”。
扇貝的生活方式和其他貝類相似,一般用足絲附著在岩石或沙質海底上生活。當人們把它從海中采來,移入水族箱中時,由於新環境的刺激,短時間它們會表現得十分活躍。時而將兩扇貝殼張開,外套膜邊緣的觸手像太陽放射出的光芒一樣伸展在殼外,十分好看;時而又將貝殼關閉。由於閉殼肌的急劇伸縮,貝殼快速的開、閉,排出的水流會產生很大的反衝作用。扇貝便借助排出水流產生的反作用力,在水中快速遊動,特別是幼小的扇貝在這方麵表現得尤為突出。有時它們能像“飛”一樣,瞬間由水族箱的底部“飛”出水麵,甚至會“飛”到水族箱外來,因此,人們稱它們是會“飛”的貝類,當然這種“飛”行表演不能持續很長時間,等它們對新環境適應後,便會安靜下來,靜臥在水底,並且伸出足絲固著在水箱的池底。
扇貝是名貴的海產珍品,它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肥嫩而大的閉殼肌的幹製品是名貴的海味——幹貝,所以它又有“幹貝蛤”一名。扇貝不僅食用價值高,而且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據報道,其韌帶的浸出物對醫治癌症有一定的療效。
由於扇貝的經濟價值高,世界各海洋國家都相繼開展了人工養殖扇貝的工作。我國沿海養殖的主要種類是櫛孔扇貝和華貴櫛孔扇貝兩種。
十二、淺縫骨螺
淺縫骨螺,肉食性,常以其他軟體動物為食,縫合線淺。每一螺層有3條縱腫肋。螺旋部各縱腫肋的中部有1尖刺;體螺層的縱腫肋上具有3支長刺,其間有的還具1支短刺。體螺層縱腫肋之間有5~7條細弱的腫肋。殼麵的螺肋細而高起。
殼表麵黃灰色或黃褐色。前溝很長,幾乎呈封閉的管狀,其上尖刺通常不超過前溝長度的1/2。厴角質。
暖海產。生活於數十米深的砂泥質海底。為海底拖網習見的種類。分布於我國浙江以南沿海,日本也有分布。
十三、帶蠑螺
帶蠑螺的殼質很結實。殼頂略尖。螺層約6層。縫合線明顯。體螺層寬大。殼麵膨脹,光滑,生長紋纖細。殼色鮮豔,豐富多彩。殼頂粉紅或紫紅色。貝殼通常為淡黃或褐色底,配有棕色或綠色螺帶,螺帶上具有黃白色斑紋。殼口圓,內麵白色,具珍珠光澤。外唇簡單,內唇厚。無臍孔。厴石灰質。
暖海產。棲息於淺海水深5~20米岩礁和珊瑚礁間。見於我國西沙群島,日本奄美以南的西太平洋及中太平洋有分布。
十四、卵黃寶貝
卵黃寶貝,貝殼卵圓形,背部膨圓,前端稍尖瘦。貝殼表麵光滑並具有瓷光,黃褐色或灰黃色,有乳白色色斑及不明顯的褐色色帶3條。殼兩側有延伸至基部的細密線紋。螺旋部被琺琅質所覆蓋。基部呈淡褐色。殼口窄長。殼內麵白色或淡紫色。
主要棲息在低潮線附近的岩石或珊瑚礁間。卵黃寶貝在我國台灣和南海沿岸均有出產,在日本、菲律賓也有分布。
十五、中國鶉螺
中國鶉螺,貝殼略球形。螺層約7層。螺旋部低。體螺層膨大,呈淡黃色。殼麵具發達而寬平的螺肋。每隔一二條肋就會出現1條或2條顏色較淡的螺肋,上麵帶有褐色的斑塊。殼口半圓形,內麵淡褐色,刻有深的螺肋。外唇薄,邊緣具缺刻;內唇下部向外翻卷與螺軸形成假臍。前溝寬短,向背方扭曲。無厴。
棲息於淺海砂質或泥砂質的海底。我國東海及南海可以見到,另外,日本也有分布。
十六、虎斑寶貝
虎斑寶貝的貝殼較大,卵呈圓形,背部膨圓,兩端微凸,前端較尖瘦,頂部位向內凹陷。殼表光滑,有瓷光,淡黃色或白色,布有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點,似虎皮的斑紋,由此得名。殼內麵呈白色。螺旋部被琺琅質阮覆蓋,背線明顯。基部呈乳白色。內唇中部稍後有1塊黑褐色斑紋。殼口窄長。外唇齒約24~30枚,內唇齒約22~26枚。
也生活在潮下帶岩礁或珊瑚礁海底。多見於我國台灣、廣東、海南和西沙群島。在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區分布比較廣。殼還可供觀賞用。
十七、大輪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