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國都非常重視魚雷的發展,任何其他海軍武器都無法取代魚雷的作用。目前使用魚雷的國家很多,但能研製和生產魚雷的國家並不多。除中國外,能夠自行研製生產魚雷的國家還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典和日本。
除上述研製魚雷的國家外,還有些國家通過購買魚雷,繼而進行研仿,並逐步開始走上自行研製魚雷的道路。
1.美國魚雷
美國魚雷的發展曆史悠久,早在1896年就出現了魚雷站。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財力不足導致魚雷工業發展緩慢,技術水平顯著落後。隨後,美國政府加大了對魚雷的研製力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魚雷技術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戰結束後,美國從德國占領區獲得了大量的魚雷實物、資料和科技人員,這也為以後美國魚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經過數年的發展,美國魚雷型號至今已達100餘種,其技術水平也代表了當今世界先進水平。
美國具有代表性的魚雷型號有:MK46、MK50、MK48、MK48ADCAP魚雷等。美國在魚雷的發展上,也極具特點。在動力方麵,美國魚雷無論是大型還是小型都采用熱動力。近期研製的魚雷,大都采用OTTO-Ⅱ燃料(一種液體單元推進劑,目前已在某些特種發動機中予以應用)。近來研製成的MK50小型魚雷,使用金屬鋰與氟化硫閉環係統,在世界魚雷史上屬於首創,熱動力小型魚雷在世界上也隻有美國一家。
在魚雷推進器方麵除采用傳統螺旋槳推進器外,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製的魚雷大都采用泵噴射推進器,具有噪音低等優點。在作戰對象上,美國魚雷無論大型還是小型,都是反潛作戰。隻有大型魚雷兼顧反艦,沒有專用反艦魚雷。
MK46魚雷是美國於1965年開始生產的輕型魚雷。它可以從水麵艦艇、飛機和潛艇上發射。這種魚雷的射程為11千米,速度為40節,彈長2.59米,直徑324毫米,重258千克,采用主/被動聲呐製導,自導搜索距離460米,可采用多種搜索模式。它使用MK32三聯裝發射裝置進行發射。
MK48型魚雷是美國海軍裝備的一種自動製導魚雷。它可以從潛艇上發射,也可以從水麵艦艇和飛機上發射,既可以攻擊潛伏在深海的核動力潛艇,也可以對付高速水麵艦艇。MK48型魚雷主要裝備在核潛艇上,是美國海軍20世紀90年代的主力魚雷。該魚雷是世界上第一個熱動力型自導魚雷,也是最早采用數字式電子計算機的自導魚雷。
MK48魚雷長5.85米,直徑533毫米,重量1582千克,航速55節,航程4.6萬米,最大航深1200米。這種魚雷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噪音、無尾跡等特點。魚雷戰鬥部為裝藥100~150千克的爆破戰鬥部,單雷命中即可擊沉一艘大型潛艇或中型水麵艦艇。
MK48魚雷的主要特點是:威力大,具有反潛攻艦雙重功能;製導係統先進,屬“智能化”魚雷;航速高,潛深大,特別適合攻擊大深度高速潛艇和大中型水麵艦艇。該魚雷采用模塊化艙段結構,主要由四個艙段組成:雷頂段、戰雷頭、控製艙和動力裝置艙。雷頂段內裝主/被動聲自導裝置,由發射機和接收機組成。
MK48的優點很多,但同時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其爆破式戰雷頭在攻擊有雙層殼體的現代潛艇時效果不佳,需改用能穿入潛艇殼體內部後爆炸的空心裝藥和爆破複合戰雷頭;其動力裝置的工作深度仍顯不夠,其航速與航程隨下潛深度增加而減小,因此,難以對付具有很大潛深的現代潛艇。
MK 48Mod 7ADCAP是由美國和澳大利亞聯合設計、開發、製造和保障的魚雷。該魚雷具備優化了的淺水作戰性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潛射魚雷,是對付水麵艦艇和潛艇的極其有效的武器。該魚雷配備有性能強大的增強聲呐係統,從而使該魚雷成為有效的淺水武器,可以挫敗對抗所有環境中的各種措施。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水域進行的多次測試表明,該魚雷在噪聲環境複雜的淺水區域是一種高效、高性能的武器。
MK50魚雷是美國1994年裝備於飛機高空投放反潛和反艦的觸發、近爆主被動聲自導式魚雷,采用泵噴推進器。該魚雷直徑324毫米,長2.89米,重量363千克,航程20千米,最大裝藥量為45千克,最大航行深度可達800米。
MMK50是先進的輕型魚雷,可以從反潛飛機和水麵作戰艦艇上發射,用來對付速度快、下潛深的先進潛艇,尤其是雙層殼體的潛艇。與MK46和MK48不同,MK50使用閉循環化學反應推進係統,其內置式鋰加熱器將鋰加熱到一定溫度後,與六氟硫化物接觸並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大量儲備化學能。反應過程釋放的熱量,將加熱器或環繞加熱器旋管流過的水變為蒸汽,再由蒸汽推動渦輪旋轉並發電。
該推進係統不僅產生的能量巨大,而且所有的化學反應都在加熱器中進行,不會引起海水運動,從而避免了對魚雷各種元件的幹擾。
MK54魚雷是美國集成了MK46/MK48/MK50的多項先進技術,而形成的一型高性能魚雷。它可以在六級海況下工作,可裝備多型水麵艦艇和直升機空投,主要用來打擊常規動力潛艇和核潛艇,其工作深度從水麵至現有潛艇能工作的深度都可以。該魚雷最長為2.88米,戰雷最大重量296.6千克,操雷最大重量272.6千克,口徑3.24米。
MK54魚雷的聲呐信號處理設計使用了主動和被動,實現對各種環境下的信號處理,采用多帶阻濾波器算法濾除非目標信號,運用了具有每秒140億次浮點運算能力的計算模塊進行信號處理。可以說,MK54魚雷就是科技的結晶。
MK54魚雷采用的頭部線型和結構確保了低的自噪聲,聲呐陣的換能器布陣和數字波速,形成確保其具有超性能窄波和獨立處理各波束的性能;采用的發射換能器和雙通道接收器提供了一種寬且有效的空間覆蓋範圍。
MK54的推進係統也汲取了MK46、MK48、ADAP和MK50魚雷的優點,在所有深度和速度上均具有較好的推進性能。
總之,MK54魚雷繼承了MK46、MK48及MK50魚雷的先進技術,其性能優越,是美國最先進的輕型魚雷之一。
2.德國魚雷
德國的魚雷研製工作起步較早,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就使用魚雷重創過協議國的艦船。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及期間,德國魚雷技術有了重大的發展,相繼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條電動魚雷、第一條自導魚雷和第一條線導魚雷。當時,德國魚雷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總體而言,德國具有代表性的魚雷型號有:G7e型魚雷、SUT魚雷、DM2A3“海鰻”和DM2A4“海鱈”魚雷。
二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其魚雷的發展受到一定限製。但是自20世紀50年代後,德國又迅速研製出幾種性能不錯的魚雷,其中一些魚雷已出口給一些國家海軍使用。
二戰後德國魚雷發展的特點是:魚雷直徑都為533.4毫米的重型魚雷,沒有輕型魚雷;魚雷都為銀鋅電池電動魚雷,沒有熱動力魚雷;魚雷製導係統都采用線導加主/被動聲自導。
二戰期間德國魚雷型號之間的區分,主要來自於引信和導向裝置的不同。但隻有兩種主要的型號在潛艇部隊中得到使用——G7a和G7e。這兩種魚雷都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魚雷發展而來。
G7a(T1)型魚雷的設計較為簡單。它采用蒸汽驅動單槳推進,最大航速為44節,射程6千米。這種魚雷的最大缺陷就是,在航行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氣泡會形成明顯尾跡。與G7a型魚雷外觀大致相同的G7e(TII)型魚雷,動力裝置改為一台100馬力的電動機,魚雷尾部安裝兩個反向旋轉的螺旋槳進行推進。G7e魚雷沒有明顯的尾跡,在以30節航速航行時射程為5千米。G7e還有一種改進型(TIII),其蓄電池容量更大,因此魚雷的射程提高到了7.5千米。
1958年德國著手“海豹”(DM2A1)和“海蛇”(DM1)兩種型號魚雷的研製生產。“海豹”魚雷尺度較大,潛艇用此來攻擊水麵艦船。此後在該雷基礎上,發展成SST4魚雷和SUT魚雷。其中SUT魚雷是反潛/反艦兩用魚雷,由德國AEG公司生產。1983年服役,長6.39米,重1506千克,艦速最大達35節,航程12千米,低速18節時為28千米,最大航深達400米。
“海鱈”是“海鰻”的改進型,是212型潛艇配備的主要武器。“海鱈”魚雷在2002年研發成功。2003年12月,首批“海鱈”魚雷進入德國海軍服役。
“海鱈”不但是一種線導反艦反潛魚雷,同時也是一種電動魚雷。它采用模塊化設計的電子控製式高速永磁電動機和鋅氧化銀電池組,航速和航程都得到了提高。它實施了多項減振降噪措施。為了降低螺旋槳噪聲,側斜螺旋槳特意設計成不對稱。電子裝置進行了升級,尤其是把聲自導頭內的模擬信號處理係統,改成了數字信號處理係統。
標準型“海鱈”配用四個電池組,雷體長6.62米,雷重1.37噸,高能炸藥戰鬥部重260千克,魚雷最大航速50節,最大射程50千米。而超短型“海鱈”隻配一個電池組,雷體長4.55米,魚雷最大航速35節,最大射程17.5千米。“海鱈”魚雷引入了“混合裝載”概念,不僅裝備對抗高級別或危險目標的現代化高性能魚雷,同時還裝備簡單、廉價、對抗低級別目標的魚雷。
坦克能不能用於掃雷?
在現代戰爭中,大麵積的布雷也是一種對付坦克群的很有效的方法。但布雷之後,裝甲部隊想要迅速排雷可就傷透腦筋了。而今,有了掃雷坦克的跟隨,排雷也就變得好辦多了。
掃雷坦克的外形,其實與普通坦克也沒有多大差異。掃雷坦克,隻是在普通坦克車體的前方安裝了一種特殊的掃雷器。掃雷器的種類也有很多,軍隊裏最常見的是犁刀式掃雷器。它的外形和工作原理都有點像耕地的犁。掃雷坦克首先用該犁刀將埋在地裏的雷一個個地翻出來,然後再將地雷堆放於坦克兩側。不過,這種掃雷器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在對付土質特別硬或凍土地帶的地雷時,這種掃雷器就變得有點愛莫能助了。於是,人們便采用了另一種滾壓的方法。當然,這決不是說用坦克去壓,而是要在車前裝上一個大的滾筒,其樣子就像一個大碾子。這種掃雷器本身的重量少則有七八噸,多則幾十噸。但它壓向地雷時,本身卻不會損壞,最多也隻會向上跳一跳。掃雷坦克除了可以用挖與壓的方式掃雷以外,還可以用打的辦法。我們隻要在車前裝上鏈條式的打雷器,讓高速旋轉的鏈條不斷地鞭打地麵,埋在地下的地雷就會因抽打而引爆。掃雷坦克在完成掃雷任務以後,隻要卸下所裝的打雷器,就又能像其他坦克一樣參加各種戰鬥了。
3.法國魚雷
法國魚雷工業曆史悠久,1872年就開始仿製“白頭”魚雷,並於1912年建立了“白頭”魚雷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國土淪陷,法國的魚雷工業被迫停止。戰後,法國開始魚雷工業的重建工作,並逐漸研製出一係列具有先進性能的魚雷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