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長沙閱讀指南:
很開心大家喜歡本書,我一定會竭盡所能寫好。還請大家多多提意見,在此先謝過!
其一本書中采用了大量本地方言,為了方便大家閱讀,這裏做個彙總:
娭毑:奶奶
爹爹(dia):爺爺
爺(ya)老倌:爸爸
姆媽:媽媽
莫:不要
麼子:什麼
何解:為什麼
滿:最小的孩子
崽:兒子
妹子:女孩子的通稱
伢子:男孩子的通稱
糖粒子:糖果
立殼崩:彈腦門
南貨:雜貨
堂客:老婆
家娘:婆婆
家爺(ya):公公
老人家問候語:您老健旺
PS:我會盡量少用,讓大家看得懂。
其二長沙小吃
涼拌刀豆、米粉、酸辣粉、臭豆腐、南瓜粑粑、黴豆腐、刀豆、鹽菜、夏至坨、旱茶、泡葛頭、辣椒蘿卜、蔥油粑粑、冬瓜糖、糖薑片、砂仁糕、燈芯糕、德園包子、油蘿卜……
其二有關年代的問題
長沙大火: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民國三十年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民國三十年
第四次長沙會戰: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
文夕大火又稱長沙大火,是長沙曆史上毀壞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城人為性質的火災,也讓長沙與斯大林格勒、廣島和長崎一起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壞最嚴重的城市。
文夕大火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武漢會戰失利後,武漢的機關、工廠,以及大批難民和傷兵湧入長沙,使當時30多萬人口的長沙驟增至50多萬。加上以前長沙作為上海,南京等會戰的後方,長沙已經積累了許多戰略儲備,商業也很繁榮。但長沙有限的鐵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根本難以承載如此大量的遷入,這些都給日後的巨大損失埋下了隱患。
11月8日,日本侵略軍攻入湖南北部,並轟炸了長沙和衡陽。9日、11日,臨湘、嶽陽接連失守,中日對峙新牆河。長沙的局勢十分嚴峻,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對長沙能否守住十分缺乏信心。******提出焦土抗戰的作戰思想,認為即使燒毀長沙也不能讓日本獲得任何物資。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接到電報,在11月10日(一說12日)的會議中傳達了******的思想,並組織縱火隊伍。當城東南的天心閣放火時,即開始全城放火。
1938年11月12日深夜(13日淩晨2時),長沙南門口外的傷兵醫院失火(是故意縱火的信號或是無意失火,至今仍然是謎)。縱火隊員以為是信號,便全城放火。大火持續了整整五天五夜,古城長沙2500多年的曆史財富幾乎被毀滅殆盡。無數市民爭相逃命,在長沙城的湘江渡口發生嚴重的事故。
3000多人在大火中喪生。90%以上的房屋被燒毀,共計5.6萬餘棟。大火造成經濟損失10多億元,約占長沙總值的43%。政府機關被燒毀的有省政府、民政廳、建設廳、警察局、警備司令部、省市黨部、保安處、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電報局、電話局、郵政局、市商會、中央通訊社、中央廣播電台和在長沙各家報館等大部或全部建築;被燒毀或大部燒毀的學校有湖南大學、明德中學、嶽雲農工,楚怡工業學校、兌澤中學、第一師範、南華女中、明憲女校、妙高峰中學、省立長沙高中、民眾教育館等31所;被毀的銀行有湖南省銀行、江西裕民銀行、上海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等十餘家;被燒毀工廠的有40多家,其中損失最大的有湖南第一紡織廠,其廠房損失達27萬餘元,原料損失達96萬餘元,機器設備損失達60多萬元。長沙作為全國四大米市之一,190多家碾米廠和糧棧僅幸存12家半。綢布業損失約200餘萬元,約占全行業資產的80%。湘繡業40家全部毀滅。除湘雅醫院外的所有醫院均被燒毀。
當時******和葉劍英都在長沙,起火時他們帶重要文件急忙撤離,於13日下午到湘潭。郭沫若當時也在長沙親曆了大火,《郭沫若傳》中對情景進行了描述:“隻見城中烈焰升騰而起,映紅了整個夜空,來不及撤退的長沙百姓,披頭散發尋找親人的,頓足捶胸的,望著大火發呆的,撲向火叢搶救財產的,……歇斯底裏失望地絕叫,伴隨著房倒屋塌的轟隆聲。……車至城郊關帝廟前,極目遠望,根本不見長沙蹤影,惟有衝天的火光和翻滾的濃煙,顯然火勢還在蔓延。”
12日的電報代碼是“文”,大火又發生在夜裏(即夕),所以稱此次大火為“文夕大火”。
1938年11月18日,為了平息民憤,******下令槍斃“長沙縱火案”三個“當事人”:長沙警備司令酆悌、警備二團團長徐昆和長沙市公安局長文重孚。張治中去職。他們成為了事件的替罪羊。
1938年11月19日,長沙城的廢墟上重新出現了菜市:賣肉者3人,賣菜者2人。
日軍在當時並未進攻長沙。
先鋒廳的鍾樓(中山紀念亭)有幸保存了下來。其他幸免的還有湘雅醫院。
2005年7月,長沙市首個以紀念“文夕大火”的建築———電燈公司遺址紀念牆建成。紀念牆位於湘江風光帶與勞動路交彙處。同年建成的還有長沙大火警示鍾大型雕塑。
文夕大火毀滅了長沙城自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積累,地麵文物毀滅到幾近於零。長沙作為中國唯一一個2000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文化傳承也在此中斷,在曆史研究上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人民流離失所,商業貿易、政府機關、學術機構等幾乎完全被摧毀。但這隻是大摧毀的開始。從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日軍發動了四次長沙會戰,轟炸長沙100多次。****在前三次會戰都獲得勝利並重創日軍。在文夕大火中損毀嚴重的長沙成為了一片廢墟。
當時《中央日報》的社論:“長沙近30年來,物質、人力欣欣向榮。全國都市中,充實富庶,長沙當居首要。百年締造,可憐一炬。”
偉大的抗日戰爭爆發後,實行片麵抗戰路線的國民政府在正麵戰場多次組織的大規模會戰,均未能阻止優勢敵人的瘋狂進攻。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後,日軍繼續沿粵漢鐵路南犯,進逼湘北,湖南由抗戰的大後方轉變為抗日的前線。11月9日日軍攻陷嶽陽,繼向南推進至新牆河北岸,湘北門戶洞開。省會長沙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謠傳敵人即將進攻長沙,聚集在長沙的各軍政機關紛紛撤退。人心惶惶,一夕數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