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漢族節日(16)(1 / 3)

臘月初八又是佛教“成道節”。傳說釋伽牟尼成佛之前,出家修道,因過度勞累饑餓昏倒在地。一位好心的牧女前來相救,喂他用雜糧和野果熬成的粥。釋伽牟尼得救後,精神振奮,苦思於菩提樹下,終於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以後,佛教寺院在這天舉行誦經活動,並效法牧女用香穀、果實等煮粥敬佛,取名“臘八粥”。

民間還有這樣一個故事,說臘八是一個人,因臘月初八出生而取名。父母老來得子,把他當成寶貝疙瘩。臘八嬌生慣養,好吃懶做,後來娶了一個懶媳婦。父母去世後,小兩口照樣遊手好閑,沒幾年,把父母留下來的糧食糟塌光了。到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過生日了,隻好掃掃囤底,扒扒倉角,8樣糧才掃出一小把,隻夠煮一頓稀粥喝。當天晚上,他倆凍餓死去了。因此這一天民間吃臘八粥,有勸誠人們要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意思。

江蘇省溧陽縣竹簀鄉一帶相傳,十二月初八是宋朝著名抗金名將嶽飛,在杭州風波亭遇害的日子。人們喝臘八粥是為了紀念嶽飛。屆時,家家戶戶煮粥時,加入大豆、竽頭、紅棗、蠶豆、花生米、油豆腐等。

山東省臨沂縣一帶的漢族則認為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施舍飯食可以積善成德,故當地群眾這一天都要施舍飯食給別人,尤其是家中有病人、喪父喪子喪偶、婚後無子的人家更要如此。這天要用一升米加上紅棗蒸成幹飯,抬到村頭路口向人施舍。鄰裏好友出於好意紛紛前往討飯。當地人認為飯舍出去越快越吉利。據說這樣做可以逢凶化吉、轉危為安,使家人事事順心,吉星高照。

蠶花生日

江蘇、浙江一帶漢族蠶農節日。農曆十二月十二舉行。傳說這天是蠶花娘娘的生日,蠶農們在這一天,要舉行祭祀活動。蠶婦們要準備酒宴,並用米粉團做成龍蠶、馬頭娘、公雞等,燒香祭拜蠶花娘娘,以祈求蠶花豐收。

浙江省杭州、嘉興、湖州一帶的蠶民還要做繭圓。就是用麵粉做成小粉圓,像元宵形狀。以此表示對蠶神的祭祀。清人陳梓《蠶圓歌》對此作過描述。(燒太平香)遼寧省大連等地漢族民間節日。每年農曆十二月十五進行。舊時,民間缺醫少藥,不懂科學,人生病染疾後,都要求助於神仙巫術。在十二月十五燒太平香,以求神靈保佑不要讓人生病,有病之人則迅速康複。屆時,家家設壇祭拜,擺上祖先譜牒,焚香明燭,虔誠祈禱。現在這個節已經失傳。

尾牙

台灣省漢族民間節日。每年農曆十二月十六日舉行。因這是一年之中最後一次,故又稱“尾牙”。“牙祭”在唐以前為“互祭”,唐以後將“互”字寫成“牙”而沿襲至今。

舊時,各地商人貿易之前,要先拜過福神土地公,祈求生意興隆,發財發財,還要招待客人和傭人,俗稱“互祭”。這天,商人、店主及普通人家都要給福神財神上供,燃香祭拜,並犒勞店夥計,聚餐一頓。

祭窯神

北京遠郊區門頭溝一帶的窯工、礦工的祭神日。每年農曆十二月十七日祭窯神。祈求窯神保佑工人們的安全。

每到這天,工人們在窯口擺上兩張大八仙桌,供奉上整雞、整豬。豬背上還要留下一撮鬃毛,編成小辮子,戴上紅紙做成的小花。工人們燃香祈禱。第一柱香由大作頭磕頭敬上,窯主拜上敬二柱香。窯工進上三柱香。之後燃放鞭炮,搭戲唱戲以取悅窯神。這天如有乞丐討飯也可以吃上飯菜。工人們擺酒設宴,互相祝福平安。

魯班公誕

漢族民間節日。傳說農曆十二月二十是古時著名工匠魯班的誕辰日。他的技藝高超。被工匠們信奉為“神”。每年十二月二十,全國各地的木匠都要祭祀魯班。祈求魯班爺保佑自己的技藝不斷長進。一些地區的木匠在這一天休息,以示對魯班爺懷念。

祀灶

中國漢族民間節日,又稱“小年”。民間相傳,灶神是五皇大帝派來監察凡間人的善惡行為的,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也有的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是五皇獎懲凡人的日子。因此人們十分虔誠地對待這位掌管自己福禍的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祀灶。古時就有祀灶之風。宋時十分盛行“媚灶”,用各類甜食、糖果供奉灶王爺,意在糊上他的嘴,讓他口甜上天說好話,俗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有許多古書中對此都有記載。宋朝詩人範成大有首《祭祀詩》描述詳盡;“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少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肉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爭鬥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漢民們有句“事神不如祀灶”的俗語,故祀灶活動各地都有,但又略有不同。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等地十二月二十三各家備三牲酒和糍粑供奉灶王爺,意在把灶王嘴封住,還為他供上一匹紙馬供他上天騎用,馬上書有“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對聯。江蘇省蘇州一帶人們在臘月二十四互贈麥芽糖,並削竹筷子做成一頂神轎,取一寸左右的蘆柴或稻草作為蒿秣,送到門外燒掉,祈求灶王亡天奏好事。遼寧省遼陽一帶漢族群眾每到這天,一定要備下麥芽糖專為祭灶而用。也想用麥芽糖堵住灶王的嘴。這天中午,各家各戶把灶王像從潮濕的灶邊拿到院中暴曬,這樣易於點燃。晚飯以後,孩子們用細秫秸紮製成馬、狗,用來送給灶王夫婦回天時騎用。天黑以後,在灶上放兩個杯子,一杯盛滿水,一杯放草料,把製作好的狗和馬放在杯子邊,好似它們在食草料飲清水,同時把灶王像也供在茶杯前。然後人們燃香祭拜,香快燃盡時,一人取一鞭炮在院中燃放,再一人把灶王像、紮成的狗、馬放在一塊燃盡,之後就用麥芽糖粘在鍋灶口上,俗稱糊灶王口,為了使灶王升天後不說出凡間的醜惡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