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是具有一定法則,一筆一畫寫出來的字體。楷書工整、莊重,應用範圍很廣。楷書是學習鋼筆字入門最適宜的字體。學習楷書,可以提高初學者駕馭筆的能力,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和各種構字類型的一般規律。
鋼筆楷書的技法主要包括基本筆畫、字形結構和章法三個方麵內容。
1基本筆畫
寫好基本筆畫是楷書的基本功。基本筆畫有筆形、筆勢、筆力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字形結構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筆法一般包括入筆、行筆和收筆。學習筆法要結合著基本筆畫進行。
(1)橫
有人認為,寫楷書一定要橫平豎直,其實這不完全正確,在所有字體中,真正要求橫平豎直的,隻有某些美術字,除此之外,都不要求絕對的橫平豎直。
在寫橫畫時,為了表現力度和適應人們書寫的心理習慣,可以把兩端,特別是收筆端寫得稍稍重一些。橫有長橫和短橫之別。
“上”字最後一筆為長橫。長橫下筆稍重,可向右下方稍頓(欲橫先豎),轉筆向右略偏上運行,行筆要輕快,收筆處稍用力向右下方頓筆。注意頓筆的方向不要過於向下。
“工”字的第一筆為短橫。短橫的寫法與長橫近似,隻是有時稍向上彎(下凸),有時也是伸平的。
(2)豎
豎畫有類似毛筆楷書的懸針豎和垂露豎等。
“中”字的最後一筆類似懸針豎。入筆向右下方稍頓(欲豎先橫),轉筆而下,力量由重漸輕,行至約五分之三處稍慢,然後輕鬆離開紙麵。
“下”字的第二筆類似垂露豎。入筆、行筆與懸針豎相似,末端稍頓,向上回筆,使下端呈圓點形。
實際書寫時,可不必追求筆畫的過多盤旋,一般隻在起筆,收筆處稍頓,根據下一筆的位置,可以自然回筆,也可以不回筆。豎畫在字的中間時,一般要寫正、寫直,使字的重心平穩。如果豎畫在字的一側,或寫豎鉤時,為了字形整體的需要,往往略呈弧形。在字的左側,有時可向左稍凸;在字的右側,有時可向右稍凸。左鉤稍向右凸起,右鉤稍向左凸起。
練習如下含有橫畫、豎畫的字。
(主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可兼顧字的間架結構。)
(3)點
點有斜點、豎點、斜長點、撇點和三點水等。
“主”字的第一筆為斜點。下筆由輕漸重,迅速向右下方按筆,然後向左上回筆。點的入筆處可帶有鋒芒。點的這種筆形在大量練習熟練掌握以後,在實際使用中,隻要由輕漸重向右下方一頓即可。
“當”字的第一筆為豎點。寫豎點與寫豎畫的方法基本相同,但不宜把豎點寫得過長。
向下運筆時應用力,使筆畫具有一定張力。
“卜”字的第二筆為斜長點。入筆由輕漸重向右下方按筆,然後稍向下轉,至末端稍停向左收筆。
“光”字的第三筆為撇點。入筆向右下頓,稍住迅速向左下撇出。
“汁”字的左偏旁為“氵”旁。三點是斷開的,但應筆斷意連。上邊的兩個點稍短,第一點斜向右下方,第二點稍平,第三點起筆向右下方稍頓,然後迅速向右上方挑出。
上一點偏向右一些,中下點偏向左約半個上點的距離,中下點縱向要對齊。
練習以下含有點的字。
(主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可兼顧字的間架結構。)
(4)撇
撇有短撇、長撇、豎撇等。
“千”字的第一筆為短撇。下筆稍重,向右下方頓筆,然後轉筆向左稍向下撇出。短撇要剛勁、有力,末端有鋒芒。
“人”字的第一撇為長撇。寫法與短撇基本相同,隻是長一些,弧度大一些,傾斜的角度因字而異。長撇末端可有鋒芒,也可以稍住,不出鋒芒。
“月”字的第一撇為豎撇。起筆與豎畫相同,行至中下部向左下方撇出。筆畫要略帶弧形,要輕快,舒暢。
練習如下含有撇畫的字(見下頁)。
(主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可兼顧字的間架結構。)
(5)捺
捺有斜捺、平捺等,寫法基本相同,隻是傾斜的角度及長短不同。
“大”字的第三筆為斜捺。入筆稍輕,向右下方行筆,略有向上弧形,逐漸增大力度至下端捺出。
實用鋼筆字的斜捺不必過於追求毛筆字“一波三折”的筆形效果,一般可隻有兩折。
“進”字的最後一筆為平捺。寫法與斜捺大致相同,隻是平捺可寫出一波三折,即入筆一平畫,轉筆向右稍下行,略帶向上弧形,然後向右平捺出。
練習以下含有捺的字。
(主要注意筆畫寫法,可兼顧字的問架結構。)
(6)挑
“刁”字的第二筆為挑,入筆向右下方稍頓後,向右上方迅速挑出。
練習以下含有挑的字。
(主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可兼顧字的間架結構)。
(7)鉤
鉤的種類很多,書寫方法大致相同。出鉤前稍頓,然後輕快挑出。
“丁”字的第二筆為豎鉤。起筆與豎畫相同。下行時略向右弧,出鉤時稍頓,略向左收,然後向左上方挑出。
其他各種鉤,出鉤方法與豎鉤相似。
練習以下含有鉤的字。
(主要注意筆畫寫法,可兼顧字的問架結構。)
(8)折
折有橫折、豎折、斜折等。
折的效果有兩種,一種是有棱角的,另一種是棱角不明顯的圓折。
“裏”字的第二筆為折。橫畫寫到轉折處稍停後向下運筆,即出現棱角,如果轉折處不停,在運筆中轉筆向下,即出現棱角不明顯的圓折。
練習以下含有折畫的字。
(主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可兼顧字的間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