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遺尿症遺尿症臨床上多采用美國精神病協會的標準(DSMⅣ):5歲或5歲以上小兒,每周至少2夜尿床,並持續3個月。造成小兒遺尿的原因,少數患兒是由於蟯蟲病,脊柱裂及其他脊髓病變或大腦發育不全所致,而大部分遺尿是由於大腦皮質及皮質下中樞功能失調所致,泌尿係發育不成熟,或某些精神、心理因素,如受驚、疲勞、更換環境、失去父母照顧等有關。現代醫學認識遺尿症遺尿症發病機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①抗利尿激素(ADH)分泌異常;②膀胱功能紊亂;③睡眠覺醒障礙;④遺傳因素,遺尿症遺尿症有明顯的家族高發傾向[1]。遺尿症遺尿症在各年齡段發生率不等,至成年後仍有3%患者不能痊愈,給患者本身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負擔和痛苦,並且給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中醫學對遺尿的認識最早見於《靈樞·九針論》。尿液的生成與排泄與肺、脾、腎、三焦、膀胱有密切關係。膀胱功能健全,三焦的氣化與上焦肺的通調、中焦脾的轉輸升運、下焦腎的蒸化封藏等關係密切,又因睡眠的正常覺醒與心主神誌的功能有關,所以遺尿的發生與心亦有關。小兒遺尿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如早產、雙胎、胎怯、胎弱、髒腑及脊髓發育不全,腎氣虛虧,下元不固,膀胱失約,水液不藏,則小便不禁。或因後天失養,如病後體弱,脾肺氣虛,上不製下,三焦失司,膀胱失約,津液不藏而成遺尿。本病的治療,以補益肺脾、溫腎固澀為大法。

二、中醫藥治療優勢

西醫治療包括報警器治療、藥物去氨加壓素治療、丙咪嗪治療和某些心理行為治療。臨床證實,應用這些方法治療小兒遺尿仍存在複發率高、部分兒童未見改善的缺陷。如報警器治療療程長,家長和患兒較難接受,許多患兒最終放棄治療;藥物去氨加壓素停藥後複發率相當高,亦有部分患兒對此藥不敏感;丙咪嗪治愈率較低,且存在較大的副作用,長期用藥有致死的報道;心理行為治療則療程漫長,對多數患兒見效甚微。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中藥健脾益腎、縮泉止遺,可有效提高大腦皮質對排尿反射的敏感性,增強“警戒點”的功能,加強其與自主神經及周圍神經的聯係,使之功能協調,並引起逼尿肌收縮,膀胱內壓升高。因此中醫中藥具有療效好、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及無痛苦等優勢。隨著臨床治療機製的深入研究,中藥防治小兒遺尿症遺尿症的前景將更加廣闊[2]。

三、中醫特色治療

對小兒遺尿症遺尿症,中醫學者按照先辨證論治,再予之他法。

(一)辨證論治

1.下元虛寒型每晚1次以上甚至多次,小便清長,腰膝酸軟,形寒肢冷,可有智力較同齡兒差。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治法:溫補腎陽,固澀止遺。

方藥:菟絲子散加減。藥用:菟絲子10g,補骨脂10g,雞內金10g,肉蓯蓉10g,牡蠣6g,附子6g,五味子6g。遺尿頻多者加金櫻子、牡蠣、枳殼、升麻;小便清長者加補骨脂、菟絲子、覆盆子;汗多易感冒者加麻黃、五味子;困睡不醒者加麻黃、遠誌;伴有痰濕內盛,困寐不醒者,加化痰醒神藥,如膽南星、半夏、石菖蒲、遠誌等;伴納差、便溏者,加黨參、白術、茯苓、山楂;伴自汗盜汗、乏力者加黃芪、防風、白術。

2.肺脾氣虛型尿量頻多,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有泄瀉,常有自汗,易感冒。舌淡胖嫩,苔薄白,脈弱。

治法:補肺健脾,固澀止遺。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藥用:黃芪20g,黨參10g,升麻6g,柴胡6g,當歸6g,鬱金6g,生地10g,益智仁10g,桑螵蛸10g,烏藥6g。小便灼熱臭穢者加黃柏、車前草、梔子;濕熱蘊結,濕鬱氣滯,氣化功能失調者加菊花、車前子、黃芩;氣鬱化火,而出現心煩,失眠多夢者加五味子、酸棗仁、蓮子心;素體虛弱,腎元不固者加芡實、淫羊藿。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麻黃、黨參、黃芪所含生物堿,具有興奮中樞神經係統作用,可消除疲勞,加強大腦皮質調節作用;升麻能興奮膀胱,調節膀胱括約肌與膀胱逼尿肌,以達清醒與解痙之效;益智仁、覆盆子均具有抗利尿的作用。益智仁對正常動物離體膀胱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而對乙酰膽堿引起的膀胱逼尿肌興奮具有顯著的拮抗作用,可顯著降低收縮的平均張力。認為益智仁作用膀胱的靶點主要是膀胱逼尿肌的M受體,益智仁具有類似M受體阻斷劑的作用,鹽炙後作用更強。

3.肝經濕熱型遺尿次數較少,色黃量少,味腥臊,性情急躁,麵紅,或有夢語齧齒,睡眠不寧,口渴喜飲,或口苦,或有手心發熱。舌紅苔黃,脈弦。

治法:清熱利濕,緩急止遺。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用:龍膽草3g,山梔8g,黃芩10g,柴胡6g,澤瀉10g,車前子(包)10g,當歸10g,甘草4g。現代藥理實驗證實,龍膽瀉肝湯能夠明顯增加大鼠排尿量,不影響尿中含鉀量,且煎液與單提液對乙型鏈球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3]。

4.心腎失交型夢中尿出,夜寐不寧,易哭易驚,白天多動,記憶力差,或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舌紅少苔,脈沉細而數。

治法:清心滋腎,安神固澀。

方藥:交泰丸合導赤散加減。藥用:生地20g,川木通9g,竹葉8g,甘草梢8g,蓮子心8g,黃連3g,肉桂3g。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生地黃的有效成分為植物甾醇類、糖類、梓醇等,對糖皮質激素引起的血漿皮質酮受抑製的現象有明顯改善作用;川木通含鉀鹽,具有利尿及促使鈉、氯排泄的作用;甘草有抗利尿作用,兩藥作用相反相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