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神秘的海洋生靈(1)(1 / 3)

水晶宮有多麼神奇?

地球上現有海洋麵積為3.6億平方千米,約占地球表麵積的71%,為海洋生物接受太陽輻射和地球水汽循環提供了重要條件。海水總量約為13.7億立方千米,約占地球總水量的97%,海洋最深處可達1.1萬多米。如果將珠穆朗瑪峰移進馬裏亞那海溝的最深處,峰頂距海麵還有2000多米呢!真是地大不如海闊,山高不如水深。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海洋裏到處都充滿了生命,如氣勢磅礴的巨鯨、隨波逐流的水母、匍匐海底的蝦蟹、川流不息的魚群,等等。一般認為,現存生物包括陸地生物,已記錄的至少有200萬種,其中,海洋生物就占了21%,有424000多種,一般都說海洋生物約50萬種。實際上,海洋裏的動物種類遠比陸地豐富得多,特別是一些深海生物和珊瑚礁生物還遠遠沒有搞清楚呢。有的科學家根據調查情況估計,僅海洋底棲生物就超過100萬種。還有的科學家認為,珊瑚礁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而深海斜坡的生物多樣性可能要比珊瑚礁多得多,生活在深海沉積物中的線蟲也可能有1億種,約占全球物種的4分之3。隻是它們身體太小,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遼闊的中國海洋裏生物種類也很多,現今已記錄的就有20278種,其中原核生物界229種,原生生物界4956種,真菌界189種,植物界1203種(包括海藻790種,維管束植物413種),動物界13711種,其他793種。其中黃渤海4200種,東海11300種,南海12900種。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海洋是富饒的海洋。

海洋生物有怎樣的昨天?

人們在澳大利亞找到了距今約35億年的藍藻化石——疊層石,這種化石告訴我們,在35億年前的地球上已經有生命藍藻存在了。藍藻的個體極小,不具備細胞核膜、線粒體和收縮性液泡,是低等的原始生命體。它們以無性細胞分裂生殖繁衍,個體僅有頭發絲的百分之幾。藍藻的適應力極強。在動蕩不定的海洋潮間帶,在陽光明媚的海麵,在黑暗缺氧的海底,在酷熱的赤道海域,在冰天雪地的極地,到處都可以發現藍藻的蹤跡。藍藻,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了。

原始生命誕生以後,又經過大約一億年的進化,才開始利用太陽光的能量,把各種無機物合成自己需要的有機物,行使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至此,原始細胞已演變成原始的單細胞藻類。從單細胞的藻類和細菌又經過十幾億年的演化,才開始出現多細胞的藻類和單細胞的原生動物。此時的藻類已有了葉綠素,可以依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原始藻類再進一步演變,便形成了種類繁多的海洋植物了。

據推測: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初期,海藻釋放的氧氣量每年就可達3000億噸,氧氣是藻類在合成有機物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副產品。藻類的誕生不僅為海洋動物準備了食糧,而且為它們準備了呼吸所必需的氧氣。有了足夠的氧氣之後,屬於古生代的多種水生無脊椎動物便開始出現了,從此生物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像魚類這樣比較高等的動物——脊椎動物形成了,生命開始向更高級的方向發展。

地殼變動和氣候變遷使一部分海洋變成了陸地時,迫使一些原來在水中生長的動、植物去適應新的環境。陸地植物是由海洋藻類進化而來,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就是原始的海洋魚類移居到陸地以後才慢慢進化而來的。

為什麼說海洋孕育了萬物生靈?

人類的祖先哺乳動物是在陸地上進化而成的,但是,追根溯源,人類遠古的祖先卻是生活在海洋裏!事情原本是這樣的:隨著海洋生物的不斷進化,大約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多細胞無脊椎動物中已出現了海綿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等。原始的節肢動物三葉蟲曾遍布整個海洋,興盛達1億年之久。到了3.5億年前的泥盆紀,全盛的魚類時代已經到來,進化中的總鰭魚就登上了陸地;進而兩棲類動物開始徘徊於水陸之間,向更高的形態發展;再後來,爬行類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誕生了,其中脊椎動物有一部分在更大程度上擺脫了對水的依賴;爬行動物進一步進化便出現了哺乳類和鳥類;哺乳動物中的猿,經過漫長的進化,最終就進化成了人類。

由此可見,海洋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母。假如地球上沒有海洋,地球將會同月球一樣,白天酷熱,夜晚奇冷,也就不會有生命和人類的存在了。

海洋生物可分為哪些類群?

海洋生物千姿百態,種類繁多,海洋生物學家經過研究,將這紛繁複雜的海洋生物按其生活方式簡單地劃分為浮遊生物、自遊生物(遊泳動物)和水底生物三個類群。

浮遊生物包括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它們基本上是隨波逐流,幾乎沒有遊泳能力或稍有一點遊泳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