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羊毛對於草原來,不過隻是不值一錢的廢物,除了製作毛氈之外,根本就是一無是處,但是現在,羊毛卻是草原上最值錢的白銀。之所以值錢,是因為羊毛製成的毛呢在被服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過去,隻有軍隊才穿著呢絨布料的軍服,百姓大都還隻是穿著寬鬆的棉襖,但是現在民間卻有很多人效仿軍人穿起了呢絨服裝,而穿在衣裳裏的羊毛防寒襖以及毛線衣,更比普通的棉衣更暖和,更輕薄,更受人們的歡迎。也正因如此,關內的羊毛需求量日益高漲。
正因為國內對羊毛需求的高漲的原因,草原上的羊毛價格也隨之瘋長了起來。盡管庫倫地處蒙古腹地,加之剛剛開春,商隊還沒有來到草原,所以價格還是大雪前的價格。可是在據點中過冬的商人,已經紛紛開始收購起了羊毛,除了用茶磚、布匹、鐵鍋以及銀元或是購買或是交換之外,他們還大量賒購牧民的羊毛。這些商人知道,商路通過之後,羊毛的價錢肯定要暴漲,畢竟,去年羊毛就翻了不下一倍,今年隻會漲的更高。
在利潤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商人從山西、北直隸以及東北出關來到蒙地收購羊毛。而蒙古各部的公爺、侯爺們更是將把羊毛當成了性命,畢竟,羊毛是支撐他們奢侈生活的根本。
相比於普通的牧民,他這些蒙古的王公們根本就不需要考慮商路,牧民們會把羊毛交給他們,而官府早就為他們安排好了銷路,他們所要做的隻是把羊毛收上來,然後交給特許的貿易商行——北方貿易商行,他們擁有貿易特許權。然後等上幾個月收錢就行了——商行發出的銀票,要過三至六個月的才能兌現,如果他們急需用錢也沒有問題。可以把銀票賣給銀行,當然銀行隻需要提取“一點”費用。
而貿易行則將收購上來的羊毛先於當地打包,然後一路運往內地的毛呢廠,在毛呢廠之中,變成毛呢、毛線。最終成品的毛線會流入各地被婦人們織成線衣、線褲,毛呢則會被染廠染成各種顏色,銷往全國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區。當然它們中的一部分會回流到了草原,成為蒙古王公貴族身上的衣裝。當然這時候,這些毛呢毛線的價值已遠遠超出了當初它們最初的價值。當然,相比於毛呢、毛線,蒙古王公們更喜歡絲綢,隻不過,到了冬時,他們還是會選擇毛呢,畢竟毛呢更暖和。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短短的兩年時間,源於數年的羊毛貿易就迅速膨脹起來,它在繁榮了草原的同時,同樣也讓草原上的蒙古人與漢人的聯係更加緊密,他們需要漢人的茶磚、絲綢、布匹、鐵鍋,過去除了馬匹他們沒有任何可以拿出手的商品,而現在,羊毛則讓他們多了一個易貨的渠道,也讓那些蒙古王公得到了一個穩定的收入,而這一收入可以讓他們過上奢侈生活,讓他們能夠用白銀換來中原的奢侈品,並沉迷其中,在大明為他們修建的宮殿中享受著奢侈的生活。
當然,就朱湘玉來他並不十分清楚羊毛貿易對於大明的重要意義。隻是隱約覺得無論是朝廷、商人還是那些蒙古貴族都十分重視這項貿易。而他在此駐守在這裏的使命,與其是為了表示帝國在此的力量存在,倒不如是為草原上的羊毛商保駕護航。
居然成了鏢局保鏢的了……
這正是軍人的責任……
盡管這種責任與所接受的教育截然相反,但是朱湘玉卻不得不接受這一任務,這正是他存在這裏的價值。
“其實,如果草原上的這種貿易能夠長此以往的持續下去,也許是個好事……”
即便是作為張煌言的外甥,朱湘玉也不知道,羊毛是朝廷收取蒙古的一個工具,他隻知道,羊毛很重要——至少支撐著駐紮於蒙古的數千官軍的軍費,沒有羊毛貿易的存在,駐軍蒙古就會變成“虧本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