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疑問的頭腦有求知的欲望。低卡路裏飲食有什麼大不了的?感冒時為什麼會肌肉酸痛?古代埃及人如何建造金字塔的?買不同的汽油品牌有關係嗎?成人幹細胞是否和胚胎幹細胞一樣有效?馬力真的是馬的力量嗎?吃巧克力會長青春痘嗎?是什麼使得膠水有黏性?雙焦隱形眼鏡怎麼可能被設計出來呢?頭皮屑是什麼造成的?
有時,這些問題提醒了其他有疑問的頭腦,因為他們從未想過這些問題。為什麼皮膚被曬傷後,受傷的細胞已經蛻下而被替代了,我們還是會得皮膚癌?靈魂出竅是由什麼造成的?星球大戰中的光劍是有可能的嗎?既然有有益細菌,那有沒有有益病毒呢?為什麼有的人的第二個腳趾比大腳趾長?環境噪聲的增加是否能促使更多暴力行為?羅馬工程師如何使用原始的數學係統來建造如此壯觀的建築呢?
這些問題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它們來自各種真實人群,年齡層遍及高中生到八旬老翁(也許還有更年輕或更年長的)。有一些人是科學家,其他人則告訴我:“我不是學科學的,但我一直想知道……”。這些人對身邊的世界都有強烈的好奇心。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對科學與周圍的世界都有一種好奇心,但這種好奇心經常在接受正式教育後被遺棄。本書中的問題與答案可以重燃我們對科學與周圍世界的好奇心。
2004年,筆者開始為《聖地亞哥聯合論壇報》寫作每周科學問答專欄。從此之後,筆者的每一周都從回答讀者問題中學到一些驚喜的知識。人們經常問我是否在大腦裏儲藏了這些知識。有的時候確實是的,或者有的時候我覺得確實如此,但我對每個問題都進行廣泛研究,畢竟科學一直不斷前進。我永遠可以發現新的東西,也許它是想問題的不同方式,也許是沒有任何初始證據的爭議,或者是一個長久裝扮為事實的虛構神話,已愚弄了許多聰明人。
比如,“著涼導致感冒”一說已被許多可靠資源摒棄為老太太的迷信。但在仔細搜索同行審議科學文獻後,我發現了一個更有趣的故事,並寫進本書中。這正是本書的特點。這些簡潔易讀的答案不僅強調了我們已經知道的事實,還闡釋了科學理解中尚存的空白。也許這些疑問可以啟發一兩個年輕讀者,撿起手電筒,開始一段科學研究的旅程。
這本書有八個關於人類與人類創造的問答章節,範圍遍及人體生物的許多話題,並觸及化學與物理。每一個問答都自成一文,並以其提問時的話題歸類。這些問題包括我們的文明產品、我們的身體如何運作、我們生病的原因、我們打響指的原因,還有最新的健康潮流。
富有創意的發明。有趣的科學存在於任何一個發明中,無論它是高科技或看似原始的產品,無論它是古老的發明還是未來主義的產物。人們思考這些產品的由來,它們工作的方式與如何排除它們的故障。
化學藥水。“無化學品”是近來用於食物、日用品與其他市場產品的愚蠢流行語。毋庸置疑,每一件事物包括我們都是由化學品組成的。這些關於燃料、肥皂、膠水與其他的問題,可以讓我們認識到化學改變我們生活的神奇力量。
人體部位。智齒、闌尾、關節、腳趾……我們身體十分神秘,有時更是怪異。我們如何得到這些身體部位?為什麼我們要有它們?它們在做什麼?我們想要知道這些。
身體作用。發癢、打嗬欠、打鼾、流汗……我們的身體相當忙碌,即使我們自己什麼都沒做。孩子們,還有那些文明成長的成人們,想知道我們的身體如何工作,為什麼如此工作。
討厭的病原體。病毒、細菌,現在又多了朊病毒。它們威脅我們的健康。無論醫藥如何發展,它們總是走在我們前麵。如何躲開這些討厭的、有時是致命的病原體?人類從未停止思考過這個問題。
疾病精選。即使我們不被微生物圍攻,我們依然有疼痛、疾病與尷尬的狀況。無論老少,我們都在詢問病痛的起因,為何它們會發生。
獨一無二的人類。我們如何到達這裏?什麼使我們有別於其他生物?我們是由什麼組成的?這些感覺都是相當古老的問題,但現代科研依然不停地提供新鮮的回答視角。
健康狂人。每次我們拿起報紙,關於健康的建議都在改變。從卡路裏、自由基,到運動中得到最大獲益,健康堅果需要被磕開。
神話、奧秘、怪談,它們都在本書裏,熟悉而陌生,日常而遙遠。每一個答案都簡潔地概括了如今的科研現狀,於是你可以回答孩子提出的“為什麼”,在雞尾酒會裏吸引人們,或者隻是滿足你自己帶有疑問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