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航運千秋史話(1)(1 / 3)

原始人是怎樣過河的?

早在遠古時代,我們人類的祖先是以漁獵為生,依傍水草或森林居住。原始祖先僅僅能使用一些極其簡單的天然工具和稍經加工的石塊、木棒和骨器等,就連最簡單的小木艇筏、小木漁船等水上活動工具都沒有。麵對深水區近在咫尺的魚群,可望而不可得;河對岸的野獸,可見而不能獵;突然受到洪水、猛獸襲擊也來不及逃避就被淹溺而死或被吞食。在漫長的與自然界鬥爭的歲月裏,他們觀察到落葉可以漂在水麵上,朽木可以浮於河麵而為舟,逐步認識了物體具有浮力和承載一定重量的作用,原始人類就用石刀、石斧將樹木砍倒,手扶樹幹涉水過河,或者將樹木放到河水中載人過河。

人類的祖先率先發展了農牧業和種植業,他們廣泛種植各種農作物,在種植和收獲過程中,他們發現一種叫葫蘆的植物果實具有體輕、浮力大的優點,就大膽嚐試用成熟的葫蘆連在一起浮於水麵,載人或收獲的果實過河。在盛產葫蘆的地方,原始人還學會了抱著葫蘆過河。這些原始的渡水工具大約沿用了幾萬年之久。

在原始社會的漫長歲月中,人類的祖先曾經使用樹木、葫蘆等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生存下來,樹木、葫蘆等就是原始社會最早的船舶的雛形.也是人類發展和繁衍的有功之臣。人們今天廣泛應用的各種先進船舶正是由此受到啟發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原始的船是什麼樣的?

如今的海上巨輪,起源於一葉小舟,而船舶產生的具體時間已無從考證。據考古發現,最早的獨木舟距今大約有1萬多年的曆史,“以木為舟”就是人類最早、最原始的造船方法。

當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生產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已經能製造出石斧、石刀等工具,並已能人工取火。但是,用這些工具要想將一根圓木做成一隻獨木舟,是非常艱難的。於是,人類的祖先根據生活中用火的經驗把火也用於造船,同石斧等配合使用。一根樹幹,除了要挖掉的地方外,將其他表麵都塗上一層厚厚的泥巴,然後用火燒烤要挖掉的部分。這樣,有泥巴的地方木材燒不掉,就被保存下來;沒有泥巴的地方被火燒成一層炭,然後再用石斧砍去。這樣把火和石斧輪番使用,終於獨木成舟,渾然一體,造出了最原始的船。從此,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大了,他們可以跨江渡海,開拓新的天地,也可以乘載獨木舟采集果實和食物,躲避猛禽野獸的襲擊,原始人抵禦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獨木舟的製造和使用,是人類文明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人類最早的船舶的誕生。

什麼是三桅帆船?

三桅帆船是15世紀至16世紀歐洲的標準船型。它的適航性能比中國的平底帆船稍差一些,但它的設計卻結合了兩種船型的優點。一是維京式長船,船上裝配了尾舵,方形帆和船首斜桅,船身寬而深,船尾上有堡壘式船橋;二是拜占庭式的輕快帆船,它結合了古代腓尼基式圓船的結構和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具。兩種船型的結合使它具有了極佳的穩定性和適航性。當時,正值中國明朝時期,聞名於世的鄭和下西洋就顯示了中國當時先進的造船技術,鄭和的“寶船”長132米,寬54米,平均每條船可坐450人,船錨需二三百人才能抬起,船體采用隔艙,即使觸礁也不會沉沒。同時,由於船上使用了航海圖和指南針使海上航行更加平穩。

古代的風帆船是怎樣發明的?

“帆船”中的“帆”是一種最古老、最具生命力而且也是最單一的一種工具。人類曾經利用它把大自然的能量轉變成運輸的動力。早在古埃及文明時代時,埃及人就在船上安上了帆,航行於尼羅河上。到了羅馬時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海上貿易的增多,帆船的性能也隨之提高。當時在船上新增了頂帆和船首帆,這樣帆就能利用不同的風向來調整航向了。後來,一直到阿拉伯人在他們的獨桅船帆船上安裝了船首和船尾帆以及大三角帆,船舶才可能逆風行駛了。中國的平底帆船與它也有相同之處,它的多桅造型很好地運用了空氣動力學。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裏對中國平底帆船的描述就是西方了解中國平底帆船的開始。這種平底帆船就是利用船舵和可調整的帆來行駛,船身的橫向艙板有許多水密式隔間,這樣即使有的地方漏水,也不至於全船沉沒。

古代我國也有風帆船嗎?

在19世紀之前,曾經在海上風靡一時的風帆船為人類曆史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對於風帆船產生的具體時間已經很難考證。考古學家在埃及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一隻陶瓷碗。這隻陶瓷碗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上麵繪有一條單桅木帆船的圖案。根據陶瓷碗的年代,人們推斷出人類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使用風帆了。其實,風帆船在我國也有著悠久的曆史。據記載,公元前後我國的帆船已航行到了印度、東南亞等地,為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從公元7世紀起,我國的風帆船就以設計精美、載運量大、結構牢固、適航性好而著稱於世,頻繁往來於海上絲綢之路,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稱雄達千年之久。特別是從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間,我國著名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7次下西洋,訪問了37個國家,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