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1956年製定全國科學遠景規劃中,就曾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建議。1980年召開了全國自然保護區工作會議,擬將自然保護區擴充到300處,占全國土地麵積1%。但值得注意的現在仍有若幹保護區管理不嚴,或人員經費有限,力量薄弱,對製止亂砍濫伐森林和保護珍貴動植物資源等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今後必須將這項工作納入國家計劃,並在各省區設立專管機構,建全體製,加強領導,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摸清資源具體內容,采取科學管理措施,把我國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切實保護起來,使之自然繁殖持續生長,為四化服務。
把我國的重要野生植物資源切實地用法律保護起來
在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的領導支持下,根據《環境保護法》,今年二月起草了《野生植物資源保護條例》,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積極保護,采育結合,大力發展,合理利用”是我們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方針。野生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分布地區廣泛,為了有效地進行保護,必須明確重點,以便區分輕重緩急,著手進行工作。
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分為三級。凡是我國特產而且具有世界意義的瀕危植物種類,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此類植物嚴禁任意采伐利用,如需采種或其他特殊需要,須經國務院環保機構批準。經初步討論,暫定11種,包括銀杉、水杉、禿杉、珙桐、金花茶、人參、望天樹、矮沙冬青、馬尾樹、剌桫楞、原始蓮座蕨等。其次,在學術上或經濟上有重要意義的瀕危植物種類,定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共114種。此類植物一般不進行利用,如因科研采種或其他試驗生產需要,須經省、市、自治區環境保護局批準,並報國務院環保機構備案。
此外在科研或經濟上有重要意義的衰落的或罕見的種類,定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共196種。此類植物要有控製地利用,利用數量在不造成資源破壞的情況下,由省、市、自治區環保局會同有關部門合理安排。
今後對破壞或盜竊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野生植物資源者均將分別情況給予批評、警告、賠償損失和罰款等處理,對嚴重破壞植物資源造成重大損失者,送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為保護國家植物資源永續利用,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法律措施。
保護植物從點滴做起
雙麵使用紙張
據先前一些所謂的“後工業社會”的預言家們預言,電腦的使用將把紙張打發進曆史的陳列館。但事實正好與預言相反:美國每年耗用的書寫與打印紙張從1956年的700萬噸增加到了1986年的2200萬噸,而且紙張用量有增無減。
當然,紙張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廢紙的回收利用過程也會產生大量的有害廢棄物。印刷用紙要回收再製,必須經過一道脫墨手續,產生兩大產品:一邊是不合油墨、可以用來製紙的纖維,另一邊則是大量的淤泥。再生紙通過一係列的使用而有所變化,從高質量的粘合紙到新聞紙再到板箱紙,及至最後用作堆肥或在同一生產廠內作燃料。在這一過程中,紙張的物質性能是遞減的。
我們知道,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可以降低資源流動的速度。將產品的使用壽命延長1倍,相當於減少了一半的廢物。雙麵使用紙張,使紙張的使用量減少一半,當然也就減少了一半的廢紙產出,同時又減輕了對樹木的采伐。
節約米良食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已超過12.5億,每年人口的淨增長是1200萬;人均耕地麵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麵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減;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每年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占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生活好了,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隻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
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物品的廢棄和任意處理是普遍的,特別是一次性物品使用激增。據統計,英國人每年拋棄25億塊尿布;日本人每年使用3000萬台“可隨意處理的”一次性相機;日本的公司每年免費分發數百萬節含有鎘和汞的電池;除了可任意處理的鋼筆之外,美國人每年拋棄1.83億把剃刀、27億節電池、1.4億立方米用於包裝的聚苯乙烯塑料、3.5億個油漆罐,再加上足夠供全世界人口每月野餐一次使用的紙製品和塑料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