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節,在腫瘤醫院的病床上躺著一個骨瘦如柴的男子,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這個男子叫劉明月,出生在1955年,父母都是湖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的農民。本來他注定一輩子也就在那個小山村裏終老了,誰想到60年代末,來了十幾個外鄉人,都是所謂“會道門”份子,被發配到這個窮鄉僻壤勞動改造。
這十幾個人剛來時,總是牢騷滿腹,看什麼都不順眼。被村幹部狠狠的整治了一頓,一個個就都老實了。隻有其中的一個看上去有七八十歲的老道,卻總是那麼風清雲淡,而且異常的聽話,村幹部讓種地就種地,讓放羊就放羊。由於他是這十幾個人中最老實的、最聽話的,又因為他年紀大,最後就把放羊這個最輕鬆的活分給了他。劉明月就是在放羊的時候認識的老道。
劉明月在上完小學後,就回村參加勞動了。由於個年紀小,幹不了重活,也被分配來放羊了。天天跟著老道,趕著羊群滿山轉。在那個困難的年代,大多數人是吃不飽的。老道就更是沒什麼吃的了。劉明月是個善良的孩子,每天總是從自己那不多的幹糧中拿出一半分給老道。老道卻是給什麼就拿著,卻從來也不理他,也很少和他說話。就這樣過了一年多。
這是一個春天的中午,到處都在鬧春荒。在這個小山村可以說是人人都在餓肚子。劉明月依舊把自己的午飯,一個混著野菜的玉米麵餅子掰了一半遞給了老道。然後拿著剩下的一半,就著清水,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老道卻拿著這半個餅子沒有吃,睜睜的看著劉明月,留下了兩行渾濁的眼淚。老道把明月叫道跟前,對他說道:
“老道已經半截子入土的人了,沒想到臨老卻誠了小友這麼大的人情。一時為善並不難,可貴的卻是持之以恒。”
明月困惑的看著老道,並不知道老道今天怎麼會和他說這麼多話。
“看來你這善心是老天爺給的啊!老道也沒什麼大本事,從今天開始就教你讀書吧。”
明月本身並不是一個聰明人,要不也不會連初中也沒考上,但對於讀書還是很有興趣的。在這個山溝裏別說書了,連個報紙也很少有。明月為難的說:“老爺爺,我是很想讀書,可我連書也沒有啊!”
老道指了指腦袋“書都在這裏。你願意不願意啊?”
“當然願意。”看老道那麼自信。明月也不好壞了他的興致,畢竟總比放羊強啊。
從哪天開始,老道就真教起明月讀書。不過老道的書並不是數理化,而是道教的一些經典,比如《道德經》《南華真經》《黃庭外景經》等等,總共十六部經。還找來幾隻毛筆和一塊木板,讓他沾著水在上麵練字。因為老道不會簡體字,所以教的都是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