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信任(1 / 3)

男人對於女人的不信任由來已久。女人的地位,在長長的曆史中,隻有母係氏族社會女人具有無上的權威,所以現在很多女性,還豔羨雲南摩梭族女人的生活方式。

在幾千年的封建時代,男人都是惟我獨尊,壓製著女人的發展。他們既要女人行動不方便,將女人的腳纏成三寸金蓮,歧視大腳女人;又要將女人束縛在家中,打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口號,不願女人識字讀書,以便於男人們的控製。如此一來,女人既跑不掉又乖順聽話,就容易被控製了。這表現了男人的霸道,其實也意味著男人心中的脆弱和矛盾。

男人其實並不像他們所表現出的那樣果斷。在他們心中,同樣充滿著難以定奪的彷徨、矛盾和不確定感。但是,因為社會對於男性角色的製約,他們往往按照傳統的男性文化,循著已成定規的“男性的軌道”前進,毫不猶豫地依照前人的成規來做自己的決定,這使得男人看似很果斷,而不像女人般猶豫不決。因為在男人心底,真正的感受是不如外在的男性尊嚴來得重要的。

男人的尊嚴在封建社會表現得更突出一些,父親是一家之長,吃飯時,父親不上桌,誰也不能動筷,家中的大事小事都由父親做主。現在有些偏僻的農村,女性還是不能上桌。

家庭和社會在培養男子時,也很注重他們的男子氣概。

所以,男人的自我價值不是一個被貶抑的自我價值,而是一個膨脹的自我價值。而這種膨脹其實對人格有更大的扭曲,就好像一個在管教子女的父(母)親,一麵打一麵說:“我這樣是為你好。”男孩子的塑造過程也是這樣,一麵打一麵說:“我看得起你,我之所以要這樣嚴格地訓練、管教你,是因為我要將你塑造成一個比我更強的強者。”而這可以稱之為“考驗”、“曆練”。當兵也有這種說法,合理的管教是訓練,不合理的管教是磨煉。為什麼需要訓練和磨煉?“因為你是男人”。而且,許多關於男人、男子漢的話語也強化著這方麵的信息,比如“男子漢大丈夫”、“男兒有淚不輕彈”,等等。男人對規範的情感,對權威的情感是非常矛盾的。他又怕又向往,既感到是屈辱,又感到是榮譽。正是在這種文化傳統的訓練下,男人養成了君臨一切的權威感。

古代斯巴達,從出生開始,就將男孩拋在荒野中凍一夜,看是否能存活下來,此後又要經受一係列殘酷的生存訓練。

這些從一出生就被男性文化包圍的男人們,很容易塑造男子漢的形象,但同時也形成了男人們惟我獨尊的觀念,形成了一種長久流傳的舊觀念,即女人天生就不如男人,女人可以沒出息,男人卻不能沒成就。這種觀念不僅使男人受累不輕,也令女人——那些比較堅韌、比較自尊的女人步履維艱。當她們想幹出成就時,就像越了位,搶了男人的地盤。我曾聽見一個男人在說到某一位成功女性時競咬著牙:“什麼女強人?簡直是女強盜!男人婆!”為什麼?為什麼會這麼仇恨能和他們平起平坐的女人?為什麼不願把自己肩上的擔子勻一些給女人?原因在於他們不願將自己的領域讓給女人,不願女人比他們做得更出色,搶了他們男子漢獨有的榮光。如此地不能容忍女人自強起來,其實表現了有些惟男獨尊的男人並不博大的胸懷。

許多男人坦言,男人對自身性別的定義就是對女性定義的否定:男子氣就是沒有娘娘腔的氣質。這隻是達到了以此驅除對母親女性特征回憶的目的,往往充滿了拒絕和憎恨的情感。國外一位科學家解釋從特定年齡起母子之間產生距離的原因:“無論如何,一種強烈的、持久的害怕再次屈從於女性的情緒在男孩子心中滋長。”

有些男人會過分強調自己的男性氣質,並排斥女性、輕視女性。這種“拒絕女性化”的態度繼而會導致一種不利的關係模式。

惟男獨尊還表現在社會生活中,比如用人單位在同等情況下,會優先錄用男性而不是女性,因為在整個社會的潛意識中,仍然存在著男人優於女人的概念。天賦“男”權

有這樣一個例子:姐夫是在職碩士生,在公司擔任管理工作,加上男人固有的惰性,從來不做家務。姐姐忙完公務忙家務,但姐姐從來沒有為此抱怨過,隻是上進心強的姐姐對自己的學曆不太滿意。在朋友的強烈支持下,姐姐終於把想讀研的想法對姐夫說了,沒想到姐夫竟用毫無商量的口吻說:“不行!”

“為什麼?”

“兩個人隻能有一人上,否則,誰也讀不好。”

“為什麼我就不能上?”

“你一個女人家有個本科學曆已經夠用了,還讀什麼研呀!老老實實在家帶孩子好了。”

“女人怎麼了?男優女劣?”

“有那麼一點兒。”

“我不比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