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任務
我國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任務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研究和解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過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認識和掌握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好地指導教育實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係和教育科學體係貢獻力量。
教育科研的具體任務是:
一、總結教育的曆史經驗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教育方麵有著悠久的豐富的經驗。從孔夫子到陶行知,從老解放區到當代,湧現出許多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流派,有如燦爛的群星。他們各自體現了時代的精神麵貌,代表著那個階段教育理論的發展。這些曆史上優秀的教育遺產,不但是我國教育史中的精華,也是對世界教育史和人類文化寶庫的重大貢獻。對於這些,我們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批判繼承。剔除那些封建糟粕,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中國教育發展史上內在的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並加以改革發展。曆史是世代的延續和交替,我們沿著曆史的序列進行縱向研究,吸收我國曆史上無限豐富的寶藏,我們今天的教育科學就一定會更充實、更生動,更具有民族形式、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二、研究當代教育的發展
這是整個教育科研的重點。但要研究一般的教育規律,還要研究社會主義教育規律;不但要研究一般社會主義教育規律,還要研究中國規律。在這方麵有許多重大的課題需要研究。例如:教育的本質及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問題;教育如何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問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的特征問題;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黨的教育方針的表述問題;德、智、體各方麵的相互關係問題;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育效益問題;教育事業的發展戰略問題;教育結構的調整問題;教育管理體製問題;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落實學校德育首位的問題:課程、教材、教法及考試製度問題;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等等。教育科研以研究重大現實問題為主,但也應重視基礎理論的研究。基礎理論研究對解決現實的需要和科學的發展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科研工作應把基礎理論問題的研究和實際問題的研究緊密結合起來。而把重點放在現實生活中提出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上,用教育的基礎理論來指導教育實踐。
三、預測教育的未來趨勢
研究未來的教育模式,包括未來的教育方針、結構、規模、管理、形式、內容和方式等等,已在許多國家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教育未來學作為未來學的一個應用研究領域開始興起。
根據社會科技經濟的發展趨勢,預測教育的未來,目的在於向教育決策人員提供有關未來社會人口、人才需求、教育體製、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麵的資料和種種可行性方案,為教育領導機構製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教育發展規劃和政策服務。同時,它還要根據教育發展過程的新趨勢、新課題、新要求,預測對未來教育的影響,從而使教育工作者及時修正教育的要求、內容和方式,培養出適應未來要求的全麵發展的一代新人。
四、進行國內外教育的比較
目的在於以教育的整個領域為對象,對兩國或兩國以上的教育實踐和理論進行比較分析,揭示其共性和個性特征,從中找出教育發展的共同規律和趨勢。通過這樣的比較研究,就可鑒別各國教育的優點、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作為本國今後發展教育的借鑒。近年來,在我國教育改革許多重大問題的探討中,比較教育的研究發揮了一定作用:一是促進了現代教育觀念的形成;二是深化了教育改革的進程。
五、推動教育科學的學科建設
教育科學要在教育改革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科建設,包括學科的基本理論建設、基本文獻資料建設和學術梯隊的建設。
在教育學科建設上,要做到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傳統學科要注意逐步形成特色,發揮優勢;要扶持新興學科,加強邊緣學科。對原有基礎較好的學科,應在係統總結我國教育實踐經驗和吸收本學科及相關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大力提高理論水平,更新學科內容,補充學科中的缺門,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係,編寫出具有較高水平的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