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坤同誌是我相識多年的好朋友。讀到他的這本論文集特別高興。這高興不僅為善坤校長,也為所有的中學校長,更為教育事業。

中學階段的教育尤為重要。有人言,一個人的“型”是在中學時“定”的。這不無道理。有件事特別使我難忘。1993年10月,我有幸與來渝訪問的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鄭家駿教授共餐。他和他夫人都是南開中學20世紀40年代的學生。近2個小時的晚餐,幾乎都是鄭教授在敘述南開中學。每門課程老師的名字記得清清楚楚,50年前的往事宛如昨日。有南開老師到美國訪問時,在美國的同學們輪流邀至家住,短則數周長則數月。他們的《南開中學1943班通訊》還在按期出刊??中學時的印象何其深刻,影響何其深遠!如果與重慶一中、重慶八中、巴蜀中學、育才中學等其他學校的校友敘談,定會有類似情形。鄭教授不止一次地希望將張伯苓校長的銅像矗立在學校廣場。還講道,能如是“則學校幸甚,國家幸甚”。

鄭家駿教授使我深為感動,很受啟迪。之後不久,我在重慶市政府召開了一次名校校長繼承傳統座談會,派車迎送,執弟子禮,聆聽他們的論述。

為有卓越貢獻的校長立銅像,是件很好的事。一座像就是一本書。人人看到人人讀,天天看到天天讀,具有廣泛而持續的影響。

善坤同誌這本教育論文集收錄了1990年以來的主要論著37篇。這是他作為校長,多年來勤於探索、不斷創造取得的豐碩成果,也是他對教育事業的忠誠、熱愛和追求的重要體現。論文集中關於發展性教育占了最多的篇章。發展性教育是他在全國較早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十年探索,十年實踐”,發展性教育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論和實踐體係,而且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讚同。

發展性教育以培養具有發展性品質人才為目標,促進人的全麵、自由、和諧發展,其作用是更加注重保證人人享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麵的自由。在“注重發展,追求卓越”的發展性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善坤校長提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發展得更好”和“學校的一切為學生的發展而存在”的辦學理念。前者是強調多元,崇尚差異,主張開放,重視平等,推崇創造,張揚個性,“相信每一個”,“尊重每一個”,“研究每一個”,“發展每一個”;後者則是以教育為核心,以管理為保證,使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服務於學生的全麵發展。

盡管發展性教育思想是10年前提出的,但現在看來,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培養創新型人才和素質教育的精神。而且,實踐發展性教育思想應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長期的基礎性的重要內容。與之相較,所謂的一次性完成教育、精英教育之類,有其明顯的片麵性、局限性,甚至危害性。發展性教育值得大力提倡和宣揚。

與張伯苓校長相比,我們的校長們處於新的時代,黨和國家把教育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應該是幸運的。但校長們專注於教育的空間和自由度似乎小了些,應該著力解決。

善坤校長出身於教育世家。魯承宗老先生創辦涼山大學,貢獻卓越。善坤同誌秉承父誌,為教育做出了優異成績,都殊堪敬佩。

希望有更多的教育思想研究和實踐成果屬於眾多的校長們,也希望將來有更多的新一代校長的銅像屹立於祖國大地。

原重慶市副市長、現任重慶市政協副主席竇瑞華2006年10月23日於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