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是一部聞名於世的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它在西方一般被稱為《阿拉伯之夜》,而在我國,大家則喜歡稱它為《一千零一夜》。經過了幾個世紀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了世界人民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集,不但東方人對它津津樂道,就連西方人也被它神奇的故事、優美的語言深深吸引。
《一千零一夜》並非某位作者的個人專著,它是由中東地區的民間藝人和文人學者搜集、整理、彙編而成的。故事內容不但涉及古代近東、中亞和其他地區各個民族神秘莫測的古老神話,還包括了許多發人深省、扣人心弦的寓言故事。可以說,這是一部凝聚了阿拉伯人民的寬廣智慧和深厚情感的文化巨著。就連高爾基在談到它時,也曾津津有味地說道:“在浩瀚璀璨的世界民間文學寶庫中,《一千零一夜》稱得上是一座雄偉的豐碑。”
《一千零一夜》流傳至今,版本眾多,故事大致相同,篇幅卻長短不一,內容也多有出入。其中,由埃及政府於1835年在開羅發行的“布遼格本”,被公認為是《一千零一夜》最完善的版本。本書即以此本為藍本,在最大程度上忠實於原文,精心翻譯了最受人們歡迎的二十六個故事,這些故事大多還包含著若幹個小故事。總的來說,故事繁多,情節曲折,線索分明,人物多樣。褪去光怪陸離、雲譎波詭的神話故事之後,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到古代阿拉伯人民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美好的感情世界。
作為阿拉伯人民藝術結晶的《一千零一夜》,本書主要表現了以下四個特點:
一、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
本書的每個故事,都包含了無限的想象:擁有精靈守護的神燈和戒指,會飛行的木馬,會說話的人魚以及像海島一樣的大魚。這些神奇的故事,不但展現了古代阿拉伯人民樸素的生活場景,同樣也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改變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願望。
二、情節曲折,結構離奇
故事的情節從乞討變為施舍,從人間轉到天堂。精靈有時會幫助人類戰勝困難,有時又化身為魔鬼,傷害人類。離奇的情節,多變的內容,讓每位讀者都感到應接不暇。結構的巧妙,則在於它開創了“框形結構”的藝術結構形式。從第一個故事開始,就嵌套了無數個小故事,此後眾多的故事,也是環環相套,大小交織。這樣複雜的故事體係,就讓讀者感到長而不冗,雜而不亂,層次分明,絲絲入扣。
三、語言優美,詩文結合,完美地演繹了民間文學的藝術特色
本書的語言不但自然優美,還加入了大量的詩歌和格言,從而形成了駢散結合、韻白相對的語言特色。
四、對比鮮明
本書中無論故事情節,還是人物特征,都有著非常鮮明的對比。比如《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中善良的朱特和兩個貪婪無恥的哥哥們的對比,還有《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中洗染匠和理發師的對比,以及《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中補鞋匠和他貪婪殘忍的妻子的對比。這些對比不但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善良和無私,也從側麵表達了廣大人民對於愛和美的歌頌,對於醜和惡的鞭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