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來懷疑自己被傳染上了現代生活的疾患——手機綜合症。據說,這種病症的典型症狀是不管在怎樣的場合,每隔三、五分鍾就要掏出手機來看看是否有電話,並且會在沒有來電的時候,收收發發短信息,或者不停地翻閱手機的其它功能,把玩自己的手機。
而我,恰恰就是典型的三、五分鍾拿出手機查看是不是有電話的那一種人,並且,我這麼做並不是有意的,這就說明我患有手機綜合症的可能極大。
但是,在生活裏,我的這個疾患並不那麼顯眼,在一些場合甚至很嚴肅的會議上,我都發現與會的成年人甚至是有一定職務的成年人,垂首靜坐的十有八九是在玩手機或是發短信。在一個會場內互發一個不怎麼雅的段子,收到者與發送者便會有一個默契的微笑。如同小時候一起淘了氣,大人沒發現的得意一般。
這還不算什麼,據說有兩個年輕人網戀之後,便在異地互發短信,整整發了一個下午,直至其中的一個暫時性腦缺血暈倒在衛生間裏,還有人因為狂發手機短信而造成拇指組織拉傷,不得不去治療。
看來,“手機綜合症”的患者眾多,並且病症正在隨著手機的呼叫、跟蹤、通話的功能進入到短信所派生出的文字交流功能的改變而進一步加重。有些手機綜合症的患者已經從多動症一樣的尋找與迷戀手機進而轉入到傷害自己身體的程度了。
說起來,這些事挺嚇人的。都是手機惹的禍。
惹禍的手機卻讓電信運營商喜笑顏開。
從手機出現便一同出現的雙向收費,使手機費用一直在直線上漲;短信的出現,又給了手機收費更大的增長空間。據說,一個春節晚會短信發送所賺的錢,便可以與一個不發達縣的年收入一比高低;又據說電信運營商的短信增值收入正在以億為單位上升著。我認識的好幾個有點錢又聰明的人現在手裏都做著SP——移動增值業務技術平台,開始在拇指經濟中賺錢了。
手機所形成的龐大的產業和這個產業的驚人利潤,使用手機的人,熱愛手機的人,患有手機綜合症的人,了解得並不透徹。但人們都清楚地知道,短時間內形成的手機由研發到生產到銷售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產品科技含量與人才蓄積都是頂尖的,並且這個頂尖不完全是國產化的,而是迅速跨越國界的,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來對我們形成了很嚴重的影響。
科技改變生活,這話似乎離我們有點距離。手機改變生活,卻是千真萬確可以真實體會到的。
被手機影響的生活,首先體現在開支方麵。不隻是通話與短信費用,手機本身所帶有的明確的時尚因素,使得人們淘汰手機的速度與開發商研發新手機的速度一樣在不斷地加快。我們家裏的洗衣機、冰箱、彩電更換的時間一般在十年八年、三年五年,而使用與喜愛熱愛手機的人可不會等到三五年、七八年才換手機。這當然與手機功能的突飛猛進的改觀有關,但絕對與我們求新求異的心理也有很大的關係。同時,也與我們對於手機的認同程度有關。
在城市裏,高中生、大學生的手機擁有已經比較普遍。手機本身加上費用,每個人的這一項支出一年下來也要上千元,家長們是怎樣同意這項支出的?未必所有有手機的孩子都苦苦哀求爸爸媽媽讓他們買手機用手機。依我看,大多數家長是自願的。比方我,雖然對於手機會影響孩子學習和增加自己的負擔認識的一清二楚,可手機的實用讓我可以隨時找到孩子,手機的時尚可以讓孩子感覺自己很炫,不至於落伍。同時,我也感覺到,不論作為一種生活工具還是時尚符號,手機的滲透與影響不是我個人所能抵擋的。
大概正是這樣的不設防的心態,使手機的擁有量和更換率奇特地大幅度增長,當然,我們對於手機的支出也在大幅度地增長,並且最可惡的是,這種源自家庭支出的增長是我們心甘情願的。盡管這心甘情願與經濟實力是有直接的關係,但是讓習慣於節儉的中國人這麼認同,這麼心甘情願,這種觀念到行為的顛覆性滲透力之強大,真的讓人感覺到很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