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演講基礎知識(1)(1 / 3)

(第一節)演講的本質和特征

演講作為人類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演講者、聽眾、溝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時間、環境。離開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構成不了演講。演講的傳達手段包括:有聲語言、態勢語言和主體形象。

有聲語言是演講活動最主要的表達手段。它由語言和聲音兩種要素構成,以流動的聲音運載思想和情感,直接訴諸聽眾的聽覺器官。它要求吐字清楚、準確、聲音清亮、圓潤、甜美,語氣、語調、聲音、節奏富於變化。

態勢語言就是演講者的姿態、動作、手勢和表情,是流動著的形體動作輔助有聲語言運載著思想和感情,直接訴諸聽眾的視覺器官。它要求準確、鮮明、自然,協調。

主體形象是指演講者的體形、容貌、衣冠、發型、舉止神態等。主體形象的美醜,好與差,直接影響著演講者思想感情的表達。它要求演講者在符合演講思想感情的前提下,注重裝飾樸素、得體,舉止、神態、風度的瀟灑、優雅、大方,給聽眾一個美的外部形象。

必須指出,演講如果隻有“講”沒有“演”,隻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而不作用於聽眾的視覺器官,就會缺少動人的主體形象和表演活動;如果隻有“演”而沒有“講”,隻作用於聽眾的器官而不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但是,“演”與“講”的和諧必須是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演”必須建立在“講”的基礎上,否則便失去了演講的意義。現在,可以給演講的本質下一個定義了:演講者在特定的時境中,借助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藝術手段,針對社會的現實和未來,麵對廣大聽眾發表意見,抒發情感,從而達到感召聽眾並促使其行動的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

那麼,演講都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是它的現實性。這是因為演講屬於現實活動範疇。不屬於藝術活動範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

其次是它的藝術性。這裏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在於它具有統一的整體感和協調感,即演講中的各種因素(語言、聲音、表演、形象、時間、環境)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美感。同時,演講不單純是現實活動,它還具備著戲劇、曲藝、舞蹈、雕塑等藝術門類的某些特點,並將其與演講融為一體,形成具有獨立特征的演講活動。

第三是它的鼓動性。沒有鼓動性,就不成為演講,政治演講也好,學術演講也好,都必須具備強烈的鼓動性。這是因為:1.一切正直的人們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渴望,演講者傳播了真善美,自然會引起共鳴,激勵和鼓舞聽眾。2.演講者以自己熾烈的感情去引發聽眾的感情之火,容易達到影響聽眾的目的。3.演講者的形象、語言、情感、態勢以及演講詞的結構、節奏、情節等均能抓住聽眾。4.演講的直觀性使其與聽眾直接交流,極易感染和打動聽眾。可以說,鼓動性是演講成功與否的一個標誌。

第四是它的工具性,演講是一門科學,更是一個工具,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思想、任何學識、任何發明和創造,都可以借助演講這個工具來傳播。可以說,演講是最經濟、最實用、最方便的傳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

以上,我們談了演講的本質和特征。在現實的演講活動中,有以下兩種傾向很值得注意:一是有的演講者隻“講”不“演”,隻注重演講的實用性而忽略了演講的藝術性,使演講不倫不類,幹巴枯燥,因而削弱了演講的效果。二是有的演講者一味過分地“演”,追求相聲、評書、朗誦、故事等其他藝術表演技巧,衝淡了演講的現實性、實用性和嚴肅性,顯得滑稽、夾生,起不到演講應有的作用。這兩種傾向都是必須認真加以克服的。

(第二節) 演講的目的和作用

一、演講的目的

人們的任何社會實踐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其功利性是非常鮮明的。由於演講活動是演講者與聽眾的雙邊活動,所以,演講的目的就分別體現為演講者演講的目的和聽眾聽演講的目的。而每個演講者由於身份、地位、年齡、專長各不相同,演講的目的也不盡相同,甚至每位演講者的每次演講的目的也不相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麵來談:

1.從演講的宏觀目的看

演講者演講的目的也就決定了演講的目的。從總體上看,演講的目的就是演講者與聽眾取得共識,使聽眾改變態度,激起行動,推動人類社會向理想境界邁進。演講無論是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觀點,或是傳播道德倫理情操,還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藝都是為了讓聽眾同意自己的主張、觀點和立場以取得共識,並在此基礎上激發聽眾的實際行動,向著理想境界邁進。如,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的解放黑奴的演講,目的就是動員美國人民為解放黑奴、廢除奴隸製而鬥爭;楊振寧、李政道二位科學家發表的學術演講,目的就是宣傳他們的科學發現,讓社會接受其正確觀點,從而推動科學文化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