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概念
一、什麼是新聞
1.新聞的定義
新聞是指“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裏包含了三層意思。
“新近發生”,是說新聞發生的時間,一般來講,新聞越新越好。
“事實”是整個新聞寫作的邏輯起點。新聞工作的最大特點是用事實說話。事實是客觀的,不能杜撰。這裏的“事實”,是指有新聞價值的事實。
“報道”,指選用恰當的新聞體裁通過大眾傳播媒體進行傳播。
以上三個方麵是構成新聞定義的基本內容,缺一則不能構成新聞。作為一名小記者,因為受到年齡和校園環境的限製,所以,報道的內容常常是發生在校園內的新聞,是大多數同學都關心的新聞,也有人管這樣的新聞叫做校園新聞。
曾經北京某小學的小記者就減輕中小學生作業負擔的問題專門采訪了國家教育部總督學柳斌爺爺。這一消息很快在《中國少年報》、《中國小記者報》和《北京教育報·小學生專刊》等多家新聞媒體上見報。這條消息是新近發生的,是受到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大事;這條消息是事實,不是虛構的事情;而且,以新聞形式報道了出去。所以,符合新聞的條件,是一條新聞,而且是一條好新聞。
2.新聞的幾種寫作體裁
有價值的新聞事實發生後,要選擇恰當的新聞體裁加以報道。那麼新聞體裁有哪些呢?如何選擇這些新聞體裁呢?這些我們將在下麵的內容裏詳細地介紹,在這裏隻簡單地告訴大家,新聞體裁有消息、通訊、來信來電、特寫、綜述、新聞評論、新聞攝影等。
二、構成新聞的基本要素和新聞的寫作特點
我們知道了新聞的定義和幾種寫作體裁,還要了解一條新聞應該具備哪些基本要素及其寫作特點。簡單概括起來,新聞的要素就是五個W和一個H。即“什麼時候”(when)、“哪裏”(where)、“誰”(who)、“是什麼”(what)、“為什麼”(why)和“怎麼樣”(how)。
新聞寫作的特點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真、新、奇、短、精、深。
真——指新聞的真實性,這點是最重要的。有的同學寫作文總愛虛構一些情節,或是模仿別人的文章“照葫蘆畫瓢”。如果說在寫作文時還勉強允許的話,而在新聞中則是大忌,是絕對不允許的,新聞要求絕對真實。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
新——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剛發生的新鮮事;二是指老事情新角度,由這個角度所揭示出來的新內容。新聞最主要的是捕捉新的信息、新的線索,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發生新事物。尤其是學校,每天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地上課下課,上學放學。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在觀察生活、搜集新聞線索中要出新,找出新的角度。從校園內司空見慣的活動中,找準新角度,不僅可以出新聞,而且能出好新聞。
奇——指特殊。這和“新”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求“異”,找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我們報道一般的學校新聞比較多了,讓人也有看慣聽膩的感受。那麼,能不能報道一下特殊的學校,像盲童學校、弱智學校、聾啞學校的學生們是怎樣生活、學習的;他們的想法和學習成績;他們的老師為他們所作出的奉獻;他們的幸福與苦惱等。因為被報道的對象本身具有特殊性,所以,很容易引起讀者的關注,當然,也就引起編輯的關注,采用率肯定比一般學校的要高。像采訪帳篷小學、馬背小學、船上小學,都有其特殊的一麵,都可以寫出好的新聞。另外,我們常從報紙上見到的××地方發現了一個特大的馬蜂窩、××地區今年下了一場特大冰雹、××地區有一名學生才十幾歲體重達到二百多千克等等報道,比較容易吸引讀者,都體現了新聞應具有的新奇特點。但在這裏需要提醒小記者的是,同學們不能把新聞搞偏,為了發稿而到處獵奇,甚至走上不奇不可以寫新聞的岔道。那是錯誤的,那樣就偏離了新聞報道的主體。
短——指文章的篇幅要短。雖然我們常講寫文章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是個基本的要求,也是各家新聞報刊經常倡導、時時提醒的。不僅我們中小學生的報刊上文章要短,就是給成年人看的大報,也提倡寫短新聞。有的報刊還搞短新聞大賽,設置一句話新聞、百字新聞專欄等,目的就是要擴大媒體信息量。但是必須強調的是,短並不等於空,不能為短而短,而是要求記者在報道這一新聞時,不要求全,麵麵俱到,要求抓住主要特點,重點突出,簡明扼要。
精——指文章語言精練。不講廢話,用不著敘述的地方不用敘述,用不著解釋的地方不要解釋,一句話能說清楚的不說兩句話,能用一個詞語來表達的就少用句子。一篇文章完成後,仍要反複推敲,能節省一兩個字,就要堅決圈掉;或者,寫好後拿給朋友或家裏人看看,看還能否減去幾個字。這樣經過幾遍推敲、修改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文章進步了一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