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古遺跡(1 / 2)

(ps:長信新人,希望多多支持,前兩章算是楔子,不喜歡的讀者可以直接跳到第三章。)

眼瞅就要過年,最後一個工作日。

趙丹陽百無聊賴的坐在椅子上,手裏捧著一本厚厚的書籍,似乎有些隨意的翻弄著。

坐得太久,他放下書站起身來,走到窗戶想要透一口氣。

這是他來北京半年後少見的一個晴天,也是更難見到對麵的高架上暢通無阻。

趙丹陽不禁苦笑。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帥的人都放假了,醜的人還在勤懇的上班。”

趙丹陽是不能回,也是不想回。

他父母早逝,唯一撫養他長大的婆婆也趕在他畢業前三個月去世了。趙丹陽從學校請了一周的假,他回去第一件事就跪在婆婆靈柩前,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然後嚎啕大哭。

村裏人都背著說趙丹陽命硬,放在古時候絕對是劊子手的料,趙丹陽不去和他們爭論什麼,辦完喪事便直接回了學校。

農村觀念保守,雖然大家或多或少覺得趙丹陽有些不詳,但說起讀書,誰不對他豎起大拇指,教育自己孩子都要說,你看看人家趙丹陽,條件多苦人多有出息。

他們覺得趙丹陽有出息是因為趙丹陽能去上複旦大學,而且還不用負擔——每年拿國家獎學金。他們嫉妒自己的孩子不是趙丹陽。

趙丹陽學的是曆史係,雖然是人文類專業,但是他一點不擔心自己的工作。

回到學校後不久,趙丹陽就收到了中國社科院曆史學部考古研究所的橄欖枝,這遂了他多年的夢想。

說起趙丹陽對曆史感興趣,這也與他的父親有關。

趙丹陽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鄉村老師,雖然普通,但知道的東西也就比普通人多了那麼一點。

他聽父親跟他講上古誇父逐日、精衛填海,講秦皇漢武、楚漢爭霸......

那時他深深地陶醉在這些故事裏。

好些年過去了,沒人再給趙丹陽講故事,趙丹陽成了講故事的人。

趙丹陽不再回想這些往事,在所裏半年,趙丹陽無比想跟隨團隊去參加一次考古項目,但這對於一個新人來說無疑不現實,現實是整理書籍,整理自己,再順便幫領導整理一下。

“丹陽,你過年不回嗎?”唐軼問道。他從門口走過時,趙丹陽正好從窗口轉過來。

“不回了,我留下來值班。”

唐軼雖與趙丹陽是不同的課題小組,但對這個複旦新生還是有些了解。“那你明晚來我家吃個團年飯吧。”

唐軼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趙丹陽正想拒絕,又怕拂了人家的意,正不知如何回答時手機響了。

“喂,秦所長。”

“是。”

“真的?”趙丹陽隱隱有些激動。

“我知道。”

“東西我會帶齊,一定準時趕到。”

“秦所長,再見。”

這個電話是考古研究所的秦所長打給趙丹陽的,告訴了他好消息——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大山裏發現一個疑似上古部族活動的遺跡,現在亟需搶救性發掘。讓留守的他和唐軼今天就訂飛往蘭州的機票,與其他隊員在蘭州會合。

“啊?為什麼我也要去?”與趙丹陽的興奮不同,作為一個過來人,唐軼明白若是真的上古遺跡,雖然一定是震驚中外的發現,但是估計這年夜飯得等到明年再吃了。

趙丹陽知道這肯定是因為過年,一是臨時組織人手不足,二是儀器都在北京,此時也隻有他和唐軼來當這個搬運工的角色。

趙丹陽預訂了兩張七點零五分的機票,九點四十到蘭州,價格也是出奇的便宜。

唐軼隻能回家草草告別一下,跟趙丹陽一起到了蘭州。他們當晚也在蘭州見到了這個團隊的其他隊員。

說起來這次的領隊趙丹陽認識,乃是當今考古界泰鬥之一,複旦大學曆史係教授,國家特殊津貼獲得者,姓賈名敬。曾經教過趙丹陽一學期《考古學》。

眾人在蘭州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就驅車出發,經310國道不足三個小時便到了秦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