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級:經過童子試考核的秀才可以參加鄉試。鄉試又稱“秋闈”,在省城舉行,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秋季(八月)舉行,由皇帝派主考官主持,及格者為舉人。舉人可任知縣、教職學官,算正式進入官場。
第二級:會試。會試又稱“春闈”,鄉試後第二年的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三年一次,參加考試者為舉人,錄取者為“貢生”。會試主考官四人,稱總裁。一正三副,由禮部提名皇帝欽命特派。會試發榜之日正值四月中旬,此時杏花盛開,所以稱杏榜,會試考中者叫“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第三級:殿試,這是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殿試由皇帝主考,在宮中殿廷親發策問,故又叫“廷試”。會試錄取的貢士參試,一般殿試不黜落貢士,隻是重新分定出等第名次。經殿試賜出身者為“進士”。
古代流傳著這樣一副對聯:“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八月桂花開放,對聯中的“八月桂”其實就是指鄉試得中。杏花在二月開放,所以對聯中的“二月杏”其實指的是會試得中。這副對聯就是講人們“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刻苦攻讀為的就是一朝“金榜題名”。
為什麼叫“金榜題名”呢?原來是因為殿試發榜用黃紙,表裏二層,分大小金榜,小金榜存檔大內,大金榜由禮部尚書奉皇榜送出太和中門,至東長安門外張掛在宮牆壁,故考中進士者稱金榜題名。
金榜按殿試成績將進士分為三甲,第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頭名狀元,因唐朝舉人赴京考試皆須投狀,故名。第二名榜眼,眼二也,故名。第三名探花,因唐朝新科進士杏園舉行“探花宴”,故名。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各科名額不等。
連中三元
我們常常把連續三次勝利叫做“連中三元”,那麼,這一詞語是怎麼來的呢?
“元”有第一、為首、頭一名的含義,所以有元首、元月、元日、元帥、元凶等很多帶“元”的詞語。“三元”在中文中則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三個第一”;另一個是指上元、中元、下元三個節日,即上元為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中元為農曆七月十五日,下元為農曆十月十五日。當然,“連中三元”是接連中三個第一之意,不指三節。
“連中三元”一詞源於封建社會的科舉考試製度。我國科舉製度始於隋朝,經過長期演變和改革,逐步固定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的形式。鄉試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考中的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考中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也稱“殿元”。若在鄉試、會試、殿試三次考試均得第一,正好是解元、會元、狀元“三元”得主,所以叫連中三元了。
據統計,在科舉製度實行的1300年中,連中三元的總共隻有13人,他們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若叟、馮京;金朝的孟宗獻;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商輅;清朝的錢棨和陳繼昌。清代長洲人錢棨,在乾隆年間連獲鄉、會、殿試第一名,乾隆愛才,親賦《三元詩》致賀。“連中三元”一詞由此傳開。
“科舉四宴”指哪“四宴”
科舉四宴是指科舉製度形成後漸成成規的鹿鳴宴、瓊林宴、鷹揚宴和會武宴。
鹿鳴宴是為新科舉子而設的宴會,起於唐代。因為宴會上要唱《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之詩,所以取名鹿鳴宴。從唐至明、清一直相沿。
瓊林宴是為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起於宋代。“瓊林”原為宋代名苑,在汴京(今開封)城西,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以前,皇帝在瓊林苑賜宴新及第的進士,因此,相沿通稱為“瓊林宴”。後一度改為“聞喜宴”,元、明、清稱“恩榮宴”。
鷹揚宴是武科鄉試放榜後考官及考中武舉者共同參加的宴會。所謂“鷹揚”,是取威武如鷹之飛揚的意思。
會武宴是武科殿試放榜後,在兵部舉行的宴會,規模比鷹揚宴更大。
古代科舉考試的“八股文”
八股文也稱“時文”、“製藝”或“製義”,是明清時期科舉考試所采用的專門文體。它之所以被稱為八股文,是因為它要求文章中應有四段對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部分,而“八股文”的“股”正是對偶的意思。
八股文的特點是:題目主要摘自《四書》,論述內容以北宋程頤、程顥,南宋朱熹等學派的注解為準,結構體裁有一套硬性的規定,不許作者自由發揮。全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作用互不相同。
破題是用兩句話將題目的意義點明;承題是承接破題的意義對其進行說明;起講為議論的開始,首二字用“意謂”、“以為”、“且夫”、“嚐思”等開端;入手為起講後入手之處;起股、中股、後股、束股才是正式議論,以中股為全篇重心,在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
另外,八股文對字數也有一定的限製,一般限定在550字到700字之間,文中要求點句、勾股(標明段落)、塗改的字於文末以大字注明,試題低兩格,試文頂格,不符合規定的試卷則會被取消資格。
八股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沒有自由發揮的餘地。不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極大的束縛,而且敗壞學風。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八股文被廢。鄉、會試雖仍有四書義、五經義,但文章格式已不再限製。四年後,袁世凱、張之洞再次上疏,得到諭允,於是,有著700年曆史的科舉製度壽終正寢。
“語文”一詞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