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金家產,忘卻心懷,癮發神疲,歎滾滾錢財何用,想名類巴菰,膏珍福壽,種傳罌粟,花號芙蓉,橫枕開燈,足盡平生樂事。盡朝吹暮吸,哪怕他日烈風寒;縱妻怨兒啼,都裝作天聾地啞,隻剩下幾寸囚毛,半抽肩膀,兩行清涕,一副枯骸。
聯語總的來講,上聯活像一卷吸毒“癮君子”的逍遙畫,下聯直是一冊吸毒“癮君子”的歸宿圖。它對吸毒者無疑是當頭棒喝,對其他人也是警鍾長鳴,的確是一副深具積極意義的戒煙長聯。
聯諷兩貴
清朝嘉慶皇帝算得上精明能幹,即位之後也有所為。太上皇一死,他立即下詔賜死和珅,並抄了他的家產。但政治敗壞,西南方不斷起義,還好嘉慶皇帝都能一一平定。
嘉慶十八年,北方又有天理教起義。當起義軍攻打皇城時,嘉慶皇帝正在熱河取樂,聞變立時呆了,眾大臣也都六神無主。
此時,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傅(太師)董誥號啕大哭起來,而當時留在宮中協助太子監國的宰相曹振鏞也是淚流滿麵,全無主張。幸好太子果斷,立刻調兵入宮,才保全大家性命。
之後嘉慶皇帝下詔罪己,又作了些改革,才令天下安穩。後來有人寫了副對聯來形容兩位權貴當時的“出色”表現:
庸庸碌碌曹丞相;
哭哭啼啼董太師。
二人雖然惱怒,但也隻好由之。
張得開管不住
相傳,直隸樂亭縣有宋、劉二姓,驕奢淫逸。科舉時代,二姓或賄買官吏,或雇用槍手,盜取功名。
某年縣試,知縣張某得了劉家的賄賂,劉姓子弟盡皆名列前茅。到了府考之時,太守管某又受宋姓之賄賂,因而宋姓子弟又都名列前茅。
眾人知情,大為不滿,因此,有人贈聯以嘲之曰:
頭場劉,二場宋,宋進去,劉出來,彼此同樂;
知府管,知縣張,張得開,管不住,上下皆鬆。
官場腐敗,舞弊營私,令人憎惡。此聯借用諧音法與借義法,巧妙雙關,形象地諷刺了這種腐敗現象。
馮玉祥聯諷汪精衛
馮玉祥是位有名的將領,自律極嚴,對那些不遵守製度,拖拖拉拉浪費時間的人深惡痛絕。1927年,他帶領軍隊,到達河南鄭州。
他對當時國民政府機關、團體風氣不正,疲遝散漫不守時間的作風極為不滿。就連任國民政府要員的汪精衛也不遵守時間,開會時,往往遲到或無故缺席。
馮將軍一氣之下,撰了一副對聯,派人送給汪精衛。聯文是:
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
兩點鍾開會,四點鍾到齊,豈是革命精神?
該死漢奸
1940年3月30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植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由他擔任主席。當時,汪的屬下紛紛贈獻對聯,阿諛奉承。
汪的警察廳廳長申省三找到了一位壽翁,請他寫了一副對聯。這位自稱靈穀老人的老者寫道:
昔具蓋世之德;
今有罕見之才。
申省三一看,不但詞工句麗,而且褒獎有加,不覺連連讚歎。當即送到了汪的就職大典上,親手張掛起來。誰知道,這副對聯竟是罵汪精衛“該死漢奸”!
這副對聯巧妙之處在於目視為褒,口讀是貶,巧借雙關罵漢奸。“蓋世”與“該死”諧音,“罕見”與“漢奸”諧音。諧音讀了聽來則是“昔具該死之德;今有漢奸之才”。
未聞糞有稅
郭沫若少年時在縣城讀書,有一天,他看見一些農民挑大糞出城,守門的小吏敲詐勒索,一擔糞要收兩個銅板的出城費。郭沫若在旁邊看見了,隨口吟出了一副對聯:
自古未聞糞有稅;
而今隻剩屁無捐。
這副對聯以辛辣的筆鋒,抨擊了世道的不公平。
1935年,郭沫若與蔣介石徹底決裂,因而遭到蔣的通緝,無奈流亡日本。一天,旅日華僑請郭沫若演講,郭沫若感到很高興,就去了。
在演講會上,幾個被日本當局收買的探子弄來了幾筐梨,將梨一隻隻地向講台拋去,進行幹擾。演講結束後,日本友人問郭沫若對此有何想法,郭沫若便作了一副對聯:
妄把梨兒充炸彈;
誤將沫若當潘安。
潘安是西晉的一位才子,傳說他相貌英俊,氣宇軒昂,每當外出時,姑娘都向他拋梨等水果,以示愛慕。郭沫若把“梨兒”、“炸彈”、“潘安”巧妙地聯係在一起,諷刺了日本當局,又回答了友人提問,詼諧有趣。
搗蒜與抽蔥
明憲宗成化年間,太監汪直獨攬朝政,朝野官吏對其多阿諛奉承。汪直出外巡視,所到之處,都憲、侍郎等接待的禮節更是打破常規。
當時,有人作一副對聯,對這些趨炎附勢之輩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都憲叩頭如搗蒜;
侍郎屈膝似抽蔥。
改聯辱財主
清朝嘉慶年間,有個叫花子頭,由於長袖擅舞,能廣結人緣,漸漸擺脫了窮困。到了他的兒子時,更是青出於藍,家財萬貫,成了當地的富翁。
那叫花子頭的兒子富起來之後嫌叫花子身份低微,便將叫花子頭的位置讓給了別人做,自己便當起財主來。但心中仍然覺得,自己雖然富有,但人家總當他是叫花子頭,不大看得起他。
於是,他便花了數千兩銀子買通了官府,令三個兒子都有了功名。一年除夕,他還寫了副春聯掛在門上:
巷有幾人,舉貢,監生,進士;
家無別業,詩書,禮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