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行者;
祖衝之。
“祖”對“孫”,姓氏對姓氏,又是輩分上的名字對;“衝”對“行”,動詞對動詞;“之”對“者”,文言虛詞相對。真乃天造地設,無懈可擊。有好事者為此捏了兩句詩,曰:
天生一個孫行者;
地生一個祖衝之。
申紅臉巧寫對聯
清朝道光年間,湖南祁東縣一申姓男子能說會道,機智過人,碰到不平的事專唱“紅臉”,加上他喜歡飲酒,一喝酒臉便紅。因此,大家送他一個外號叫“申紅臉”。
申紅臉家與大財主五爪子的高樓隻隔幾條田畦,一高一矮,一貧一富,正好南北相對,每當過新年時,五爪子都會在大門兩邊貼上一副春聯。
五爪子雖然也讀過“四書五經”,但寫出來的春聯不如申紅臉的好。申紅臉還常常利用寫春聯,掐掐五爪子的尾巴,揭揭他的老底。
五爪子因此差點氣破了肚皮,於是橫下心來,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即以後每年的春聯就索性照抄申紅臉的。申紅臉寫什麼,他也跟著寫什麼。
有一年,申紅臉在大門上貼上這樣的對聯:
對門過年,我也過年,對門樣樣好;
我亦做人,彼也做人,我家事事難。
五爪子一看,眼睛笑得眯成一條縫兒了,可一轉念,這怎麼能照抄呢?他抓了抓頭皮,左思右想,自己想不出更好的句子,最後還是照抄了。不過,第二天貼出來時,他略略地換了幾個字,聯文成為:
對門過年,我也過年,我家樣樣好;
我亦做人,彼也做人,對門事事難。
對聯貼出後,五爪子自鳴得意。可他哪裏知道,申紅臉的對聯隻寫了上半截。當五爪子的對聯貼出來,申紅臉立即在自己門口的春聯聯尾各添了4個字,聯文變成了:
對門過年,我也過年,對門樣樣好景長不了;
我亦做人,彼也做人,我家事事難處總有完。
大年初一,天還未亮,就有人把申紅臉家的春聯告訴五爪子。五爪子一聽,氣得三天沒吃米。
三星白蘭地
據說民國時期,重慶有一酒家,在門口放一瓶“三星牌”白蘭地酒,並出一上聯征對:
三星白蘭地;
前來應對者非常多,最後中獎的是一位青年的一句下聯:
五月黃梅天。
這是一副絕妙無情對。上聯與下聯毫不相幹,但字麵上字字絕對。“黃梅天”,五六月間為梅雨季節,叫“黃梅天”。
有人認為這位才思敏捷的青年人是郭沫若。這倒未必可信。後來,有好事者將這副對聯上下顛倒,聯尾停頓,各加一字,成為如下一聯:
五月黃梅天,濕;
三星白蘭地,幹!
以“幹”對“濕”,反義詞相對。同時,“幹”字雙關,又是“幹杯”的意思。
挑和尚與抱秀才
祝枝山有一次與沈石田出行,看見田裏有一個尼姑挑著一擔禾走過來。祝枝山先出一聯:
師姑田裏挑禾上;
師姑,即尼姑。“挑禾上”,雙關語,諧音挑“和尚”。這是戲謔沈石田,沈是出家人。沈石田應聲對出下聯:
美女堂前抱繡裁。
抱繡裁,諧音抱“秀才”。秀才暗指祝枝山。兩人對聯鬥嘴,旗鼓相當。
母狗風波
韓慕廬是清初年間的狀元,他未及第時曾經在一個蒙館任教。該館的學生有一次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語出《禮記·曲禮》)中的“毋”字讀成“母”字,於是“毋苟”聽起來便成了“母狗”。
此時,有一吳中名士路過蒙館,聽後啞然失笑。他以為是韓慕廬教學生這樣讀的,於是出了一上聯譏諷韓慕廬:
曲禮一篇無母狗;
韓慕廬一聽哭笑不得,知道是名士誤會了。他又不便解釋,以免越描越黑,更添笑料。於是靈機一動,對了一個下聯:
春秋三傳有公羊。
《春秋》一書有三部解釋它的著作,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這三部書又分別稱為《左氏春秋》、《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下聯說“春秋三傳有公羊”,史據鑿鑿,又恰好與上聯成對。同時又悄悄轉移了受攻擊目標,巧妙應對了名士的嘲謔。
善對的厚臉皮客人
有位老農帶著兒子在地裏幹活,忽然天下起雨來,隻好往家走。在路上,老農即景脫口說出一條上聯:
迷夢雨至,難耕南畝之田;
兒子還沒有對出下聯,便聽見一個過路人應聲答道:
泥濘途遙,誰作東家之主?
老農見狀,便把客人邀到家中避雨。進了家門,老農說:
客已至矣,庭前整備茶湯;
這是招呼家裏人準備熱茶招待客人。客人順口說道:
賓既來兮,廚下安排酒席。
老農又說:
不嫌茅屋小,略坐片刻;
客人接著又說出下聯:
且喜華堂寬,何妨數日。
主人沒辦法,隻好留客人住下,安排好以後說:
匡床已設,今宵且可安身;
客人笑著答道:
主意甚殷,明日定留早膳。
第二天,客人很早便起來磨刀。主人見了,甚為驚訝,趕忙問道:
借問嘉客,何故操刀而磨?
客人回答:
無故擾東,定當殺身以報。
主人聽了,驚懼地說:
倘死吾家,未免一場官府事!
客人接聲說道:
欲全我命,必須十兩燒埋錢。
這意思是說:若我死在你家,你得花錢埋葬,現在我不死了,你把省下的十兩銀子給我得了。主人無奈,隻好湊出十兩銀子給他,對他說:
首飾湊成十兩;
客人拿在手裏掂了掂說:
戥頭尚短八錢。
好不容易把客人打發走,主人送到門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