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幽幽鶴鳴(1 / 2)

邃古之初道法源流因何而起,諸神落地腳下大陸原何而生,上古仙靈逐鹿荒原是為何故;無極之外是為何方,六道之中是為何物;光陰似箭止於何處,九天甘露其源何在;百川入海何以不盈,日升月落何以不虧損;萬丈天原誰人所壘,九幽深穀何人所發;道祖禪宗師承何處,龍牙金丹何人所鑄;洲迷聚窟,何來卻死之香?海失靈槎,不獲回生之藥。道可道兮非所明,太上無情兮非所如。"《幽冥大序》

千百年來,這裏大道流轉,經天緯地,無數的僧、道、真、仙禦劍而來乘風而去,多少華夏夷狄的鐵蹄在這裏翻滾激蕩,一代代求真弘法的誌士在這裏風雨兼程披星戴月。這片土地有著創始的自然和天真,但可以肯定這裏的每一寸泥土都飽浸人,妖,靈,怪的野心,陰謀,暴戾和鮮血。真正耕耘這片土地的不是那些日出日落裏戴笠荷鋤的百姓,它的秘密屬於那些人們隻能抬頭仰望的仙靈或是那些讓人聞風喪膽的鬼怪。這一分天地靈氣,這一分關山明月帶給他們的隻是無盡的紛擾和流離。大道和智慧沒有播撒在這片它出生的地方上,人們卑微的承受著自然及其以外一切的災難和苦痛。曾經有位參破天機的聖者願意度化這裏的生靈,然而無論什麼經、典、律、論都在這片土壤上都失去了意義,自此以後聖者隱遁,留下的隻有天空中紛擾的星雲和地底下湧動的法脈。

鶴鳴群山雲封霧鎖有如浩淼煙波,山巒起伏恰似蒼龍探海,萬仞山崖上玉清宮黃牆碧瓦聳立其間,有道是:

群山萬壑人絕跡,碧瓦黃牆落雲端。

世人隻道神仙殿,不見人間玉清觀。

原來鶴鳴山是玉清道祖庭,坐落西北邊陲,紫陽關外,汐水,冶河奔騰環繞。北依萬丈天原,南臨九幽深穀,山脈橫梗東西,連綿起伏宛如騰蛇出穀直奔高天。一千二百年前玉清祖師得道之初漂遊至此有仙鶴飛鳴,直入雲霄,故此名之。祖師見此處藏風聚氣,道和五行,關山蘊華,朗月含精,以為大道指引得此神仙道場,故此開宗立派,這才有了玉清道法千載傳承。

再說玉清道法靈驗異常,聲望日隆香客雲集。侯門富戶集資籌建,王孫貴族封賞捐贈。其間曆朝敕建修造已是空前絕後,再加宏道年間先帝敕令辟西麵最高峰夕霞峰,建鍾樓,神樂宮,道場規模更勝從前,已是古今無雙的大道場。

這一日鶴鳴群山上雲來劍往,天都絕頂下真武殿中諸仙雲集。隻見六位道長一色碧袍佇立堂前,這六位便是三屆享譽盛名,道法通玄的玉清宮六位長老,另有一班人集於殿內議論紛紛。這班人中有穿袈裟的和尚,有執浮塵的道長,有搖折扇的雅士,有穿破鞋的乞兒,有戴金釵的婦人,也有配寶劍的好漢,實是魚龍混雜讓人難以琢磨。是仔細看這些人雖穿著打扮各不相同,但皆氣色清逸,目光明澈,一股道氣縈繞周身。原來這些人都是玉清宮掌門玄素道長請來的各處仙山福地的尊長。然而玉清宮本是清修之地,真武殿更是神仙寶殿如何引來這一班人聚議堂前,吵吵鬧鬧。事情卻要從三天前說起。

話說玉清宮掌門玄素道長有一愛徒名喚李青山,天資聰穎,才華絕代,特別於煉丹一途更是青出於藍。豈料三天前李青山連同玉清宮丹辰殿內四合八荒鼎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是以玄素道長傳書各大修真門流聚集鶴鳴山商議此事。

但是說來也是奇怪,這八荒鼎並非玉清宮傳承之物,而是李青山十年中幾經奔波開山采銅,又不知何處覓來「越書」百煉訣殘卷交付其師叔金師冶三年五個月鍛造而成,如今既是向師門言明要據為己有幾位長老量也不至於不允,何必偷盜。再者這八荒鼎方足大耳,重達千斤,四麵鐫刻太陰符咒,且又是首山銅所鑄,已是如意不收,乾坤不納的神品,加上鶴鳴山重重禁製阻礙賊人又是如何悄無聲息的盜走寶鼎的呢。最後八荒鼎自然是玉清宮重寶,但也還不至於引得群仙彙集,更何況顯然是李青山盜走寶物,藏匿起來,門中弟子監守自盜本是不遍外揚的事情。真武殿內諸人也正是有此疑問故而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