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美洲(1 / 2)

奴隸問題是幕府製度真正的根接所在,沒有這些奴性十足的人,幕府製度根本就進行不下去,所以我這是在從根子上破壞幕府製度。不過我會以另外的形式補充一部分官員,讓當官的有地方谘詢,不至於缺了幕府就沒法辦事,或者胡辦事。這些人就是師爺,而且是領國家俸祿的師爺,並不附屬於任何一位官員,門客製度漸漸的在中國沒有了市場。

解決了政治上最大的矛盾,就得轉型經濟矛盾,畢竟生產關係和生產力要配套。中國曆史上其實有過很多次向經濟社會轉型的機會,他們可能直接會帶來社會的變革和生產關係的轉變,但是都被強大的封建階層打壓了。不過也有比較點背的,比如漢武帝時期,之所以轉型不了,不光是因為政治原因,更大的原因是戰爭,戰爭好光了積攢下來的無數財富,使得社會無法前進。

我當然不會這麼幹了,所以我停下了征戰,好好的發展民生,我希望社會早點進入商品經濟。而且我搬出了《管子》,以及《鹽鐵論》等文章,力排眾議,在國學院裏建立起了商學院,讓行商獲利巨大的商人來介紹他們的經驗,並且不斷提升商人的地位。

不過這個舉措還是遭到了相當大的阻礙,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論斷,而在這些儒生的眼裏,商人就屬於小人。不過這些儒士也受到了以糜竺,魯肅為首的新商人勢力的瘋狂反擊,於是商學院就發展成了一個論壇形式的地方,不斷有人在裏麵褒貶利弊。都說理越辯越明,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越說大家越糊塗,覺得誰都有道理,各執一詞,誰都占不了上風。於是在我的攛掇下,報紙應運而生,最初就是以商學院的辯論為主題開始的,然後各種言論都出現在了報紙上,當然廣告業就此開始興起。

隨著國學院的建設,新的當官路線產生了,但是不同於科舉,也不同於現代社會。我們不注重學生單獨一次考試的成績,選拔官員的具體條件是看他的整體表現和具體能力。校方和老師的評語以及學生們自己的推薦也占一部分比重,這樣的形式代替了單一的查舉製度,使官員的來源更趨多項化,又可以使學生不再受考試的拖累,那些隻有學習好的學生,最後大多進了研究部門,而不是變成官員。

經濟的發展,永遠離不開道路,沒有道路,商品經濟就無法實現。商業的發達,反過來帶動了道路的修建,水泥,瀝青在各種道路上的應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這些外族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確實強悍,他們缺少漢人的彎彎繞繞,表達方式也更直接,當他們發現道路的好處之後,立刻開始著手修路,而且大肆運用這些簡便高效的東西。

本來遊牧民族就要不了那麼多牧民,所以才會不斷的發動戰爭。但是現在有了讓發泄他們多餘能量的地方,於是他們又把與其它部落發動戰爭需要消耗的能量,發散到了築路上。結果出現了一個怪圈,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現象,遊牧部落隨著道路的建設,定居了下來,大部分的人生活在道路周圍,以道路作為部落間的交界,慢慢形成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