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導與組織實施民間文化遺產搶救的過程中,為了讓人們重新認識民間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在文化自覺中實現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馮驥才對民間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美學意義、民間立場、民間審美、國際價值、國際標準等進行了詳盡而全麵的研究與思考。他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具民族精神與情感,不僅是文化的另一半,而且最能體現人類文化的多樣性;現代的文化遺產觀也是一種現代文明觀,誰最早認識到遺產的價值,誰就留住了遺產,當代中國人麵對先人的偉大文化創造,必須具有這種前瞻性眼光。他特別研究了民間審美的獨特性、重要性,強調這些民間文化、藝術、口頭文學有它獨特的傳統和價值。在千年手工中有寶貴的財富,年畫是民間藝術的龍頭,剪紙裏蘊含著代代相傳的技藝和精湛美學,民間文學能給作家以無盡的滋養,唐裝和中國結的興盛是文化對現代化的回應,年文化裏深藏著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民間藝匠也曾創造了中國文化的輝煌,傑出民間文化傳承人的文化成就並不遜色於聖賢哲人、作家藝術家。發現民間、認識民間、守望民間,不僅僅是學人、文人、知識分子的學術良知,民間審美的別樣的文化風景更由於它體現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絕大多數人的曆史和文化創造,這裏有一整套的知識體係和文化傳統,國情民情、人心向背、民族精神、人民感情盡在其中。我們怎能輕言放棄!但是,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現狀卻令人憂慮重重。科學的文化價值觀基本上還未形成,古董商們已經先於文化工作者將包括窮鄉僻壤在內的中華大地上的民俗器物一掃而光,即使是遺址、古建還在,也隻是一副“文化空巢”。文化被淘空後,人們就開始製造假文化、偽文化。目睹這種令人痛心的文化異化,馮驥才呼籲民間文化保護立法,呼籲建立鄉村博物館,呼籲活態保護等等。中國民間文化遺產麵臨的困境是舉世未見的,這一筆珍貴的人類遺產,理應由中國人自己來承擔它延續與發展的文化責任。

再次是獨到的田野作業的成就。民間文藝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在研究與闡釋民間文化時,一向以田野調查為先行。馮驥才的田野工作對他的思想形成和學術理論不僅具有先在的意義,並且成就了他一係列的學術發現與思想成果。以中國之大、地域之廣、人文之豐、地理山川氣侯民族之繽紛多彩,的確是田野工作的天堂。馮驥才在田野的廣度上,走過26個省、市、自治區的田間村頭,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但他還是不時發出“我們不知道的比我們知道的多得多”。他之所以這樣表述民間文化遺產的豐富與珍貴,一方麵表達了他一直追求的當代文化學人應該在一個弘闊整體的高度全麵知悉我們的文化家底;另一方麵是他由衷地讚歎人民所創造的無盡的文化寶藏,無可抑製地極力號召全國的民間文化學人在田野工作中深入再深入。在田野工作的深度上,馮驥才對年畫的調查可圈可點。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馮驥才開始對年畫進行跟蹤調查,他以楊柳青年畫為出發點,在走家串戶了解全貌的基礎上,又以檔案式調查對其進行實時描述記錄。他的做法是,每年年節正當年畫製作時節都去調查記錄,然後一步步考究它的變異和消亡消失的過程、原因、細節。在十多年的楊柳青年畫調查中,他還發現和記錄了若幹珍貴的年畫文化形態,比如有關楊柳青年畫的民間說唱藝術的發現。他用文字、錄音、攝像活態地一年一年地記錄楊柳青年畫最後的蹤影。為了挽救年畫的衰亡並對其在全國做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終結式記錄,他將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首個重大專項確定為中國木版年畫集成,直接主持了對全國20餘個重要的著名的年畫產地用統一的科學方法、統一的調查規範、統一的記錄手段、統一的編纂體例進行普查與整理。他認為,年畫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奇葩,年畫中的藝術、美學、文化、民俗、技藝、造型、構圖、色彩、形象、傳人、口頭藝訣、唱買唱賣、店鋪、印刷、刻版、作坊等等,是一個龐大的文化體係,並且從來沒有被係統地、係列地調查。為做好集成工作,他跑遍全國十幾個年畫產地,又發表係列論文與文章闡述年畫的價值與普查的意義,總結出對年畫這種獨特民間藝術形式的調查、記錄與整理的方法,用以指導各地的工作。2005年他主編的《中國木版年畫集成·楊家埠卷》作為示範本由中華書局出版後,立刻獲得國內外學術界、出版界、文化界的高度好評。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中國年畫與民間文化研究的著名學者李福清看後,讚歎不絕,並欣然應邀加入到年畫集成域外卷的編纂工作中來。在年畫調查中,馮驥才還拓展了他的年畫研究,他對各地年畫不斷加以比較研究以區分它們的界限、差異及其原因;他還總結了一套年畫老版考據的方法,以鑒別年畫的年代、真偽、風格、產地;他出版了《年畫手記》、《民間靈氣》、《武強屋頂秘藏年畫版發掘記》、《豫北古畫鄉發現記》等專著,並發表了一係列年畫調查的田野報告;在河南省滑縣他發現了一個從未見於記載的獨特年畫品種及產地,不惜數次深入村莊,與助手們開展地毯式調查;他還提出了建立中國年畫學的學術設想,並著手組織隊伍開展係列研究。有史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學者在這樣一個學術路數上去把握中國年畫。從中國年畫這樣一個個案中,其實人們可以充分領略與理解中國民間文化是怎樣一個博大精深的對象。中國民間文化任何一種類別都可以引發一係列的學科創建與變革。中國民間文化像年畫這樣的品類,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還沒有得到學術關注和進入學術研究的視野。所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逐步啟動,實施了年畫搶救、唐卡藝術搶救、民間泥彩塑藝術搶救、民族民間服飾搶救、民俗文化搶救、民間故事搶救、民間美術普查,古村落保護、民間剪紙搶救、民間傑出文化傳承人調查等等。規劃和計劃中的還有史詩、敘事長詩、歌謠、神話等的普查與整理。所以,馮驥才痛感人力不足、人才不足,而民間文化的消亡又時不我待。他慨歎,我們人手再乘以一千倍、一萬倍仍然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