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家的條件也隻是一般,他本人在街上開了一個早點鋪子,由於人敦厚老實,做的燒餅饅頭實在,因而生意還不錯。阿強的一個表哥阿彪已經15歲了,每天在鋪子裏幫忙,人很靈活,見著客人總是客人長、客人短的叫著,很得喜歡。尤其時衙門裏的幾個公差,早上巡視時就愛到這裏吃早點,順便拿他開開玩笑。
過了幾天,舅舅對阿強的母親說:“阿姐,咱們得讓孩子們讀點書啊,將來興許有機會出人頭地,不像我們隻是天天生活在最底層。阿彪現在在鋪子裏,我也離不開他,阿明也十一歲了,我現在條件也好了些,想讓他和阿強一起去書院讀書,你看怎麼樣?”“阿弟啊,我們來投靠你已經很麻煩你了,還是讓阿強跟你一起去鋪子裏忙吧,你現在生意越來越好了,總得增加人手啊。再說,你不讓阿彪讀書卻讓阿強去,弟妹那裏總說不過去吧。”
“阿彪這孩子生性好動,靜不下心來,讓他在鋪子裏幫我也好。孩子他媽是個明事理的人,不會有什麼意見的,我看就這麼決定了吧。
就這樣,十一歲的阿明和十四歲的阿強進入了揚州城裏名叫“求實”的學館。不過讓阿強始料不及的是他們一級的求學者普遍隻有十歲左右,坐在教室的最後排,阿強渾身的不自在。相對於比他小三、四歲的孩子,即使他再瘦小,也是很吸引眼球的。
學堂先生是一位五十多歲,和藹的老秀才,雖然曾經屢試不中舉,但大家都公認他的學問高,等年紀大了,他也看開了,在揚州城裏一處僻靜的地方開了這麼一個“求實”學館教書。他看出了阿強的心事,這天下學後特意將他留了下來。“趙天強,這兩天上課我總看你心不在焉,怎麼回事啊?”“先生,我感覺自己年齡比學友們大好多,心裏總覺得有點怪怪的。”“原來是這樣啊,這是你自己的心理在作怪,學無長幼,你這個年紀來讀書,雖說稍遲了一點,但自有你的優勢,以你的社會閱曆和理解能力,比那些未經世事的孩子自然要領悟的快些,再者,你的身世我也略知一二,你舅舅能讓你來讀書已經很不容易了,你一定要好好學,不要辜負了你母親和舅舅的一片心意啊。”
先生的話如同醍醐灌頂,阿強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一定要有自信。自此,阿強拋棄自卑的想法,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讀書。一年後便成為學館裏文采最好的學生。同時,阿強熱心幫助學弟,心思又比其他孩子成熟,逐漸成為了學館裏的學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