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藝論詩語錄

文愛藝

詩是人類追求美好的記錄和結果,是生命質量的具體呈現。對假、惡、醜的揭露和鞭撻,也是對真、善、美的謳歌。憂鬱不是詩的本質色彩,它所詠歎的主題仍然是美好的境界;它仍然是對真、善、美的維護,對假、惡、醜的批判。

詩的存在,真正的詩的存在,是人類向著美好境界前進的希望和力量。

真實的感覺,是詩產生的唯一來源。理性是從感覺來的它是對感覺的頓悟,是感覺多重積累經過思辨處理後的理念結果。

詩借助語言才得以用文字表達。靠創新才能展現魅力。但創新不是對語言自然流露的破壞,相反,它應是對語言自然流露的最忠實的保護。

創新是靠對語言得心應手的掌握和對自然流露最精確的表達。

與讀者溝通,是詩存在的理由;任何讓讀者去猜的文字,都是非詩的文字。

詩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形象思維並不是反邏輯的,形象思維是形象邏輯的選擇與表達;沒有理念的光芒,單純的抒情形象是無法產生永恒魅力的。

你所表達的形象,應該是閃爍著你的智慧和精神的光芒的形象。

詩從感覺中來,但不僅僅是感覺的單純表達,盡管它憑借形象傳達給讀者的依舊是感覺,但這種感覺凝結了詩人的思考和信念,是詩人精神的表現,是詩人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和信念的最強烈最無私的奉獻。

詩人在奉獻的渴望和實踐中進入詩國。

一切藝術其實質都是詩的,或者說藝術即詩,音樂是詩的聲樂表現,繪畫是詩的圖象表現,舞蹈是詩的造型表現……

詩無所不在……

生命本身即詩。

詩不是語言偽裝的產物,它是感覺對日常發生的事件的發現,是與每天相關的世界的交流;詩追求永恒,但永恒隱含在日常之中。

詩是通過想象揭示真理的文字,它寫在紙上,卻活在心中。它在令我們著迷的藝術世界裏,讓我們對所處的現實世界進行改造。

詩與現實之間的關係不是對立的,它既不是對各自清晰的映照,也不是對各自對立的注解,它在各自的存在中互相融合,最終成為各自對立的一體。

語言是詩人的最大的敵人,他每時每刻的努力,就是為了戰勝它,讓它成為自己的奴隸。

詩是一種求生本能的需要。

詩是思想和情感的融合;沒有思想的情感或沒有情感的思想,都是非詩的。

詩從來就不是摹仿的東西;臨摹隻是練習,是進入詩的努力。

詩人就是關注真實的自我與真實的現實並從中感悟出更新更美的生存境界的那種人。因此詩所表達的應是詩人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情緒,並因此獲得永生。

脫離所處的時代,說:“去追求永恒”,是荒謬的。

偉大的詩是能夠喚起人類最深切的共鳴的美好感情的語言。它和功利無關。

一切用新奇的想法充塞詩的方式,一切用哲理的句子來寫詩的方法,一切從文字中來又歸回於文字的排列,一切對現象列羅的組合,都是對詩的褻瀆。

形式是內容的結果,兩者密不可分,共為一體。孤立地談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完整地闡釋其本質。因為沒有不變的內容,因此也就沒有不變的形式。

詩的節奏是詩人情緒節奏通過語言節奏實現的,它是詩人鮮活的靈魂的鮮活的表達。

曆史感是體現在豐厚的擁有的基礎上的。

沒有崇高精神境界的詩不是好詩

缺乏對生命有益注入的詩不是好詩

虛情假意的語句不是詩

沒有意義的文字不是詩

詩是對生命的無私表達。詩就像是人心中的太陽,隻有照耀,沒有絲毫自私的索取。

詩是自我的表達,但不是自私的表達。

人們隻能繼承傳統,而不能割裂傳統,拋棄傳統;沒有根的樹是不存在的,源遠才能流長。

繼承傳統,不是守舊,繼承的過程,是揚棄的過程。

葉茂是因為根深,根深才能廣泛吸收有益的營養。

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更談不上創新。

詩是人情感世界的結晶,它用它奪目的閃光,架起通向人的內心深處的橋梁,並牽動我們的心弦,使人沉思和共鳴。

詩人吟詠的小我,就其實質來看,它所表現的內涵應蘊含於大我之中,絕對的小我和絕對的大我,都不應是詩所表達的方式和內容。

對美的理想的追求,對人生真諦的探索,始終並且永遠是詩人吟詠表達的永恒主題。

詩是對現實的真實的深化和升華,它超越自身而伸向可感的未來。它在超越中完成自己。

詩人應該而且必須在鮮活的語言中選擇妙語。

詩是詩人生命意識的表現,它借助語言、音律、節奏、形式等方式去實現它,但這些方式的任何一個方麵都不能代表詩,也不能闡釋詩的本質,它隻是構成詩的其中的一個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