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教學手段實現對學生學習的幫助作用,是通過著眼和作用於學生的心理過程而實現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借助於教師施予的教學手段,發揮自身的心理能力,最終實現學習的目的:接受知識,形成技能,習得情趣,掌握學法。探討教學手段的心理機製,實際就是探討教學手段對於學生心理能力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主要表現在感知、接受、情趣等方麵。

教學手段與感知

感知,心理學上分別指感覺和知覺。其中,感覺指當前作用於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它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開始,也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最簡單形式,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五種形式。知覺指當前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的整體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它是建立在感覺基礎上的認識形式。人在知覺的時候,頭腦中產生的不是事物的個別屬性或部分的孤立映象,而是由各種感覺綜合而成的對事物的整體關係的映象。人的學習,從感覺開始,上升到知覺,然後進入思維層次,借助於記憶,最終實現掌握。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依賴於教師使用的教學手段,憑借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五官來進行聽、說、讀、寫、看、摸、嗅、嚐、思、練(做)等學習活動,完成對學習內容的感知→理解→鞏固→轉化的任務,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教學手段的製約下,首先需要做的是感知的工作,而且是先感覺,後知覺,在感覺的過程之中實現知覺。教學手段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力也是首先通過影響其感知能力而實現的。

一、教學手段的視覺影響

視覺是人借助於視覺器官實現的對可見光線之下客觀事物外在形象的感受,著眼的是客觀事物的具體存在,關注的是客觀事物的形狀、大小結構、色彩等性狀。對人的學習而言,視覺是一個最基本的渠道。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也離不開視覺這個渠道。學生看書、寫字、看黑板,觀察教師的表情、口形與手勢,看教師帶到課堂上的照片、掛圖、實物、模型、標本、教學機器及其幻燈、投影、影視,均離不開視覺這個渠道。學生要認識物體、了解過程、洞察性狀,也離不開視覺這個渠道。教師的教學,為了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進而形成理性認識,照樣要讓學生從看各種具體的東西入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舉手投足首要的目的也是讓學生看到,然後讓他們借助自己的舉手投足掌握學習的內容。

對教師來說,直接著眼於學生的視覺的教學手段有寫的手段、模擬的手段、演示的手段和展示的手段等四種。其中,寫的手段主要是通過書寫工具顯示出關鍵的字、詞、符號、線條、圖形等內容,並讓學生借助這部分內容去達到學習的目的。對新教師來說,寫是希望通過勾畫到黑板、紙張、書寫板或投影膠片上的文字、符號、圖形等內容展示教學的內容,體現教學的思路,形象具體地顯示教學內容的實質,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以便於學生看清,弄懂,記下;對學生來說,在寫的手段運用的時候,是先調動自己的視覺器官——眼睛看到寫的內容,然後借助看到的內容去理解與掌握教學的內容,從具體化的感覺上升到抽象化的知覺。教師寫的內容可以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個具體的“點”,讓他去看,去感覺,並在感覺的基礎上把一個個的“點”連起來形成“線”,形成知覺,甚至還把一條條的“線”聯係起來形成“麵”,形成高級知覺。這表明,教師在寫的時候,既要注重形象勾畫出一個個的“點”,更要注意“點”與“點”之間的關聯,能讓學生在頭腦中連成“線”,甚至連成“麵”,也就是說,教師的寫,是需要精心設計的。這個設計,我們通常稱之為板書設計。

模擬的手段對學生視覺的影響主要指教師摹形的手段,而不包括擬聲的手段。摹形的手段主要是教師通過表情、手勢、身體動作、穿著打扮、體態造型等方麵的因素去顯示教學的內容,並讓學生借助這些因素去達到學習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模擬的種種形態都是為了讓學生看到、看清、看懂,並最終理解教學的內容;而學生這方麵,是憑借眼睛先看到教師的種種摹形,從具體形象的造型中借助聯想與想象,實現理解與掌握。這也是一個從感覺上升到知覺的過程。對教師來說,摹形一般是與擬聲相配合使用的,而且也必然是與說的手段同時並用的,他是在說不清楚、說不簡明的時候才使用摹形的手段,並希望通過摹形的手段說清楚、說明白。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表演的天才,具備種種摹形的能力,模擬得越形神兼備、越惟妙惟肖、越傳神逼真越好。

演示的手段主要是教師利用一些教學的機器、設備、材料給學生演示實驗、演示電教設備的操作過程,並希望借助這些演示讓學生迅速達到學習的目的。在種種演示的手段之中,無論是實驗及其儀器設備的操作演示,或者是示範性的表演演示,還是各種電教設備的演示,包括幻燈、投影、錄像、電影、電視、多媒體電腦、VCD等設備的演示,直接著眼的首先還是學生的視覺。教師采用演示的手段,無非是希望學生通過看到演示以後,實現知覺,理解教學的內容,並最終達到掌握學習的目的。在學生這方麵,教師演示的時候,也是先借助眼睛看到演示,形成感覺,然後借助於聯想與想象,也借助於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方式,形成知覺,最終實現理解與掌握。在演示的過程中,學生要看到演示的設備、機器、材料,也要看到演示的程序、操作方法、過程,還要看到教師的一舉一動。當然,使學生所看到的東西三位一體,這個任務還是教師實現的。他憑借自己的身手,操作這些機器、設備與材料,或者示範,讓學生由看到看清再到看懂。對教師來說,要演示好,就需要了解相應設備、機器、材料的性能與操作方法,也需要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更需要示範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