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香車花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元宵節是國家的傳統節日,曆代文人雅士吟詠不少。最出名的當屬辛稼軒的這首《青玉案﹒元夕》了。那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知令多少人產生了無數的遐想和喟歎。
華夏文化遠播海外,曆經千年而不衰。到了公元二十一世紀仍是如此……
M市因為是*方最大的都市,所以此地的元宵節更是燈火輝煌,遊人如雲。車流、鼓樂、燈光、月華疊嶂在一起,將此處捏合成一處華美的人間仙境。
人們觀燈的關燈,購物的購物,都玩得不亦樂乎。誰也沒有注意到在眾多的遊人中竟然夾雜著一個小道士。這個小道士穿著一件破舊的道袍,梳著一個散亂的發髻,在這交織著現代化光影的大都市中正走走停停,東敲西看。好似眼前見到的一切對他來說都無比得新鮮。
小道士名叫“破心”,本在青雲山“通天觀”出家為道。這次下山是奉師父無音道長之命下山來完成一件大事的。他本來僻處荒野,又加上是第一次進城,所以難免興奮了些。
破心穿過熙攘的人群,正好走到一處酒樓的近前。他抬頭一看,隻見這酒樓上掛著一處牌匾,上麵書寫著“何三酒樓”四個大字。他正好也有些餓了,於是徑直走了進去。
酒樓的掌櫃的是個胖子,姓何,排行第三。熟人都叫他作何胖子,或者何老三。所以他給自己的酒樓起了個名字叫做“何三酒樓”。別看他眼睛不大,總是眯成一條線,但這何三做生意卻精明得很。算起來他開酒店也有二十多年了。是開了一處又一處。比“何三酒樓”更大更豪華的酒店,現在他早已有了好幾處。但因為這“何三酒樓”是他起家的地方,感情非同一般,所以雖然另外的那幾處酒店比“何三酒樓”更大。但他還是經常呆在這裏。
破心道長進來的時候,何三正在吧台後邊的安樂椅上打瞌睡。門一響,何三習慣性地弓起身,準備迎接進來的客人。這是他多年養成的良好習慣,雖然他是賣菜賣飯的,但顧客可是他的衣食父母。做生意的怎麼能得罪自己的“父母”呢?這不是砸自己的飯碗嗎?
但當何三看到進來的是一位身穿破舊道袍的小道士時,還是難免有些吃驚。久未睜開的“線眼”這時竟然睜得圓圓的,瞪著破心道:“道……道長……是來……來吃飯的?”
破心微微一笑,道:“怎麼這店家不歡迎出家人來吃飯嗎?”小道士說話竟然中規中矩。
“當然……當然歡迎……裏邊請。”這時的何三才反應過來。他一邊把破心往裏麵請,一邊心中還在納悶:“開店開了這多年還是頭一次遇到道士來酒店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