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觀音送子 道純亂入(1 / 3)

詩雲:

自小生來神氣壯,養父奉母孝難當。

東海之濱顯威名,五鬥成教號元君。(凡間)

忽有一夜青風來,白犬嘯天自天降。

八九玄功自在手,有寶名曰降妖杖。(修行)

天師顯法欲成名,乾坤萬裏曾遊蕩。

皆因布道高無涯,隻因家承遊地曠。(傳道)

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

終有一日列仙班,吾名喚作卷簾將。(成仙)

天地有數,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又將一元分為十二會,是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十二支。一會又有一萬八千歲。又聞劫數之說,合該每元一大劫數,每會一小劫數,而劫數卻用來平衡天地陰陽二氣,又用來辨明清濁好壞之分,定天地人倫。

大劫啟始,則道法無情,天地昏暗萬物難生。大劫之中,則西天佛祖東路諸神,盡皆了了成灰;三生道法四世姻緣,俱成過眼煙雲。曆劫完畢,則萬物複蘇,人王顯化成聖,諸妖棄惡歸穴,天地清明。又有小劫數之說,小劫啟始,則人界渾濁不辨,萬妖腦昏反天,天機倒轉;小劫之中,諸神懼怕都驚退,老佛膽戰都隱匿,怪力亂空;而曆劫完畢,天出清明賢聖,地供諸魔劫難,殺魔穩天。

自混沌開辟,天地不知已有多少劫難,此時洪荒已經分成了四大部州,分為是東勝神州,是西牛賀洲,是北俱蘆洲,是南蟾部州。封神之後,天庭初立,有三百六十部正神瞎管天下,定鼎四洲,一時間天地清明,妖魔從善,天地上下歌舞升平。

故事要從南蟾部州開始,南蟾部州外繞四方四海,卻說東海之濱有一國,名字喚作華胥國,國內一村,名喚海浪村,村裏有一對恩愛夫婦,男人叫做沙奎,圓臉憨厚,女人叫做沙氏,體態豐腴。兩人是平常人家以織布販魚為生,待人真誠,有賢名。

夫妻兩人結婚三十餘年來,雖然異常恩愛,卻獨獨沒有一個孩子,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兩人三十年來,月月禮拜那送子觀音,風雨不曾間斷。

今天是元宵佳節,正是家家團圓之時,夫婦兩人又來浪頭山送子觀音廟上香,進入廟堂,卻見那廟上菩薩金身,高有三丈長,寬有八尺三,下座清淨無垢蓮台,身姿奇妙;手持輕靈玉淨瓶,白玉無瑕;瓶中倒插三須楊柳枝,青翠欲滴;一臉慈悲相,果然是得道菩薩。

兩人收拾妥當進了廟堂,先是跪拜了佛台一邊的老和尚,卻見著老和尚身輕體健,慈眉善目,眉須泛白,著一身土黃袈裟,在台下敲魚念經。

看到廟祭,沙奎對著夫人小聲道:“夫人,今年年景不好,貢品準備的不周全,隻有三牲,卻獨缺五穀,菩薩怪罪下來怎麼辦。”

聽到這話,那沙氏眼睛一紅,挽了挽袖子道:“夫君莫掛心,咱們夫婦誠心求子,月月禮拜,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定不會難為咱們這苦命鴛鴦。”

聞言,沙奎點了點頭,天天以打魚織布為生,沒有那麼多銀錢供奉,但他求子心切,隻能怔怔的望著堂上送子觀音像,不一會,夫婦兩人便一臉虔誠,低頭不斷納拜,進貢上香。

······

南海落伽山,潮音洞,一片密密麻麻的紫竹林中,觀音菩薩閉目跌坐在蓮台上,送子童子立於一旁不敢說話。

觀音菩薩坐在連台上,腦後佛光輪盤不斷演化,生死枯榮萬般變化,片刻後緩緩睜開眼道:“送子童子,何事打擾我清修,說出道理。”送子童子趕緊上前,恭敬地遞上一符篆:“菩薩,今有東海海浪村沙氏夫婦,恭敬禮佛三十餘載,想求子奉養,還請菩薩決斷。”

“奧?誠心禮佛,按製最晚十二年該有一子,把兩人生身玉符呈上來。”菩薩聽到這裏也來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