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成功組織申報兩項國防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一項總裝備部創新基金項目、三項中國一航創新項目以及多項基金項目。這些項目的成功申報對增強航空製造技術持續創新能力,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擁有量以及加快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在他擔任國防安全重大基礎項目“鈦合金加工性能優化及控製的新方法與機理研究”技術首席專家期間,策劃、組織、指導該項目的立項申報和研製工作,並拓展了鈦合金在武器裝備領域內的應用範圍,提高了國內鈦合金加工技術水平,實現了武器裝備製造中鈦合金零部件加工的低成本和高效化,為我國國防新一代高性能武器裝備研製提供了支撐。他還創新性地提出了高效複合材料結構的概念,並形成複合材料結構單元及整體化等複合材料設計/製造一體化的基礎理論體係,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國防安全重大基礎項目“飛行器複合材料結構單元及整體化基礎研究”項目,開展深入研究。該項目為提高飛行器複合材料結構的減重效率和結構用量,縮短研製周期,降低研製成本提供了關鍵技術保障。
他在1998—2008年擔任中航工業製造所所長的10年期間,帶領幹部職工致力於航空與國防先進製造技術的應用研究與產業開發,傾力培育技術領先、價值獨特的研發核心,努力成為該領域內具有國際學術地位和國內權威影響力的工程應用型研究院所;同時,大力拓展商業成功、收益持續的高科技產業,全力構建科工一體的具有高技術價值度的產業集團。
在“八五”、“九五”期間,他曾先後擔任無損檢測、飛機結構工藝技術、高能束流加工技術學科帶頭人和研究室主任,注重鑽研製造技術專業知識。領導開發的複合材料檢測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後參加了9項重點課題的研究,主持了其中6項,取得了一批先進的科研成果,其中5項分別獲國家級或部級科技進步獎。這些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國防武器裝備的型號研製和生產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為新材料、新結構無損檢測做出了重要貢獻。出色地領導完成了多項重點型號裝機件的生產任務。
在“十五”期間,堅持貫徹“需求牽引,技術推動,力求創新,突出重點”的方針,在先進製造技術預先研究方麵取得了豐碩成果,實現了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主持與組織優化並完善航空製造技術體係,著力構建航空製造技術工藝研發平台,引領航空製造技術的持續發展。
他善謀實幹,帶領全所員工共承擔了包括武器裝備預研項目、國防基礎科研項目、各類基金項目、國產化攻關項目、民機科研等課題達200餘項,並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研究成果絕大多數處於國內領先水平,不少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許多研究成果、關鍵技術被直接應用於重點型號研製任務。獲獎成果近80項,申報專利80餘項。
他指導武器裝備預研項目取得重大突破,集成性突破了某型戰鬥機/某型發動機核心關鍵製造技術,研製出具有某型戰鬥機機體特征的全尺寸鋁鋰合金S形進氣道、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框、先進連接綜合驗證盒段、鈦合金主承力上壁板等六大關鍵部件,構建了某型戰鬥機製造技術體係,為某型戰鬥機成功首飛提供了有力保障。
他籌劃新產品開發,形成強有力的技術與經濟增長點,促進軍民結合協調發展。形成以激光武器、數控設備、旋壓等為代表的軍用裝備和工藝裝備,形成以複合材料結構、鈦合金結構的工程化研製為代表的型號試生產,以及以輪胎機、製藥機、無菌奶包裝、氣瓶等為代表的係列民用產品。
王 軍
求真務實 奮進不止
王軍出生於1954年,中共黨員,一級高級會計師。2006年任哈爾濱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2006年12月專業化調整以後,擔任中航工業東安董事長、黨委書記。2010年3月任中航科工副總經理、黨總支書記。多年來,王軍以其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嚴謹務實、廉潔自律的工作作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工作魄力以及高超的領導藝術,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業績,在新的崗位上仍然奮進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