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什麼是皮膚軟組織擴張術?(2)(1 / 2)

(6)擴張器的消毒已包裝於雙層塑料袋內的擴張器,經過環氧乙烷熏蒸消毒後可保存3~6個月,經60鈷(60CO)源照射消毒後可保存兩年左右。對簡裝的擴張器,可於使用前進行高壓蒸汽或煮沸消毒,消毒前需用4號針頭經閥門刺入,擠壓擴張囊排出囊內氣體。

(7)常規進行術區皮膚準備

(8)配血對埋置兩個以上擴張器者,手術區多,範圍廣,失血較多,應配血備用。

(9)抗生素與止血劑的應用對於有殘留創麵或慢性炎症病灶者,應於術前即開始給敏感抗生素。凝血機製較差者,術前應給予維生素K、止血敏等藥物。

擴張器埋置術成功的要點是什麼?

首先應做好埋置前的準備工作,第二應掌握正確的擴張器埋置方法。

①設計並標出擴張區域和剝離範圍及切口位置,同時標出閥門埋置部位。埋置入路切口位置多選於擴張區與修複區交界處,如修複區邊緣為陳舊軟化性瘢痕,切口可置於供區皮膚側。有時兩個埋置區可共用一個切口,有時亦可將切口置於二期手術時所形成的皮瓣的遊離緣。切口可以與埋置區軸線相平行,亦可與軸線垂直。

②擴張器埋置深度可視供區條件及受區需要而定。如頭皮擴張時一定要置於帽狀腱膜深層,麵部則埋於表情肌、腮腺筋膜或咬肌筋膜的淺層,頸部可埋於頸闊肌淺層及深層,軀幹及四肢則多埋置於深筋膜深層,耳廓再造時,僅埋置於皮下。注射閥門可埋於皮下較淺的部位,必要時亦可外置。

③埋置腔隙的剝離是一期手術的關鍵環節,術者要熟悉局部解剖知識,了解局部的解剖層次、組織結構及重要血管神經分布情況。剝離時一般采用潛行鈍性分離,切口要有足夠長度,操作要輕柔,層次要清楚。對易出血部位可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剝離,剝好一個區域即用濕紗布填塞壓迫止血,對於廣泛的滲血填塞3~5分鍾即可達止血目的。抽出紗布後仔細觀察有無活動性出血,發現出血點予以結紮或電凝止血,有困難時可擴大切口,在直視下進行止血。

④剝離好的埋置腔隙,應大於擴張囊周邊1cm 左右,以便於置入的擴張囊展平。如腔隙不夠大,擴張囊不能展平,將影響擴張效果,並可因擴張囊折疊形成的銳角刺破皮膚,使擴張囊外露。

⑤注射閥門埋置時勿放反,穿刺麵要向上。閥門位置不可距擴張囊太近,以免穿刺注液時誤傷擴張囊。擴張導管勿成角折疊以免影響注水。

⑥縫合前每個擴張囊下放置負壓引流管一根,引出體外以便接於負壓瓶上。縫合時一定要在直視下進行,注意保護擴張囊和導管,絕對不可刺傷,否則必將導致滲漏而不能擴張。負壓引流管接於負壓瓶上,負壓瓶可用空輸液瓶抽真空後使用,可以隨時更換,負壓引流維持3~4天拔除。

軟組織擴張為什麼要分兩期進行?

皮膚軟組織擴張術是應用皮下埋置的擴張器將正常皮膚膨脹擴大後,利用擴張出的額外皮膚來修複組織缺損。需要先埋置擴張器擴張皮膚,擴張出額外皮膚後,才能利用其修複缺損。因此皮膚軟組織擴張手術需分兩期進行。一期手術為擴張器的埋入,二期手術為擴張器取出及擴張皮瓣轉移和病變部位的修複。兩期手術之間為擴張器的注液擴張期。

如何正確地向擴張器內注水?

注液擴張的方法:一般術中即可向擴張器內注液20~30ml。術後5~7天開始注液擴張,拆線前後均可,通常每隔3~7天注射1次,每次注入量視擴張囊大小或擴張部位而定。皮膚張力較大或深部有重要器官(如頸部)時1次注入量不可過多。一般每次注入擴張器額定容量的10%~15%。擴張液可選等滲鹽水或加有抗生素的等滲溶液,為預防感染,緩解擴張時產生的脹痛不適,減輕擴張囊壁周圍瘢痕的增生,可於每250ml 等滲鹽水內加入有效濃度抗生素,地塞米鬆5mg,2%利多卡因或2%奴夫卡因20ml。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用手指捫及注射閥門頂蓋穿刺部位,常規碘酒、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手食指及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