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詩
據俞源俞氏宗譜統計,多位知名人士在俞源活動過,與俞源有密切關係的外地名人,除明朝一代人豪劉伯溫、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外,章溢、嚴訥、馮夢龍、淩濛初、羅倫、曹宏勳、於敏中等名家也曾涉俞源與當地文人吟詩作對,縱情修禊。如《俞氏宗譜》、《武義縣誌》所載,明代俞源名士俞文固所藏名畫《江山息興圖》,便有包括文學家蘇平仲在內的幾十位名人在畫上題過詩。可惜此作下落不明。明朝文學家蘇平仲所寫的《皆山樓記》等文章,被載入清乾隆皇家編纂的《四庫全書》。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淩濛初等,將俞源有關人物寫成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編入其所著《二刻拍案驚奇》、《情史》等名著。民國至“文革”前,有關俞源的古代詩詞,據資料統計總數已達一千多首,如明代俞源俞淶與其四子善衛、善麟、善詵、善護,孫子俞道堅等皆有詩集著述留世。至今從殘本道光版(《俞氏宗譜》)載錄出文人墨客們詠寫俞源的“十詠”、“八景”和其他事物的古詩就達一百多首。這些古代名人詩詞一直束之高閣,從未在民間廣泛流傳,而一旦麵世,則如凝固的音樂,清純的美酒,散發著中華古老文明的光彩。
古村俞源先人遺下的古詩詞有200餘首,從形式上看可分為詠景、題贈衣讚、序傳、祝壽、哀挽六類。內容主要涉及俞源的自然風光、耕讀文化、公益事業以及田園生活。時間包括明、清、民國三個時期,作者有官員、名士、本村的書香學子以及親朋故舊等。
俞源的文人們和與俞源有密切關係的文人雅士們的詩作,有的放縱如李白,有的憂國憂民若杜甫,更有的回歸自然似王摩詰。
明代尚書俞俊《詠俞源八景》寫道:“有客何處來,示我俞川圖,俞川之圖誰所摹,筆花墨汁猶模糊。雙溪九隴環而抱,雲可耕兮月可釣。翠草凝香黃犢肥,銀波弄影金魚跳。何以豁凝眸,暮雨西山罩。龍宮瀑掛玉虹寒,雪峰日射金雞曉。何以洗清耳,秋嶺孤猿嘯,一泓激溜湧潮音,幾杵疏鍾振林杪,俞君自是人中龍,早從此處巢雲鬆,誥氣英風出塵表,峨冠博帶承恩隆。為愛家園好風景,遂棄功名樂天命。山山水水盡登臨,笑椅欄幹自題詠。我亦煙霞林下客,失腳紅塵歸未得。每憶當年讀書處,對此丹青空歎息。括嶺蒼蒼雲樹深,括川渺渺煙波碧。個中八景實堪誇,我欲尋之遝無跡。不如吸飲鬆花酒,啖以蟠桃實醉來。袒跣一揮毫,蛟龍奔騰神鬼泣。尚待風清月白時,借我仙人鶴八隻,飛上君家八詠摟,笛聲吹裂蒼崖石。”
又如明代名士俞世美詠俞源“仙雲秋猿”,詩寫道:“涼風蕭颯寒雲靜,嗷嗷哀猿報早秋。引臂倒懸山木杪,呼兒又過水西溝。征夫落日三聲淚,思婦深閨五夜愁。豈識爾曹原自得,不隨人世共離憂。”
又如俞源地理名家俞繆的《俞川十詠》之“虹橋柳色”詩: “虹橋春色東西渡,楊柳幹川一望新。弱態不禁疏雨醉,柔枝輕染暮煙勻。影垂清晝移朱戶,翠倚東風指畫輪。嫋嫋偏臨行別道,離人錯認古園春。”
狀元羅倫《題俞源團峰主人圖卷》詩:“主人風節比峰高,峰下幽亭亂著茅,石塌臥龍含暮雨,瓦盆留客簇山淆。鬆圍茶灶煙垂蔭,竹壓柴門露滴梢。誤向紅塵問消息,歸來林壑莫相嘲。”
又如錢塘名士夏時《題俞文固<;江山息興圖卷>;》詩:“十年足跡半天下,萬裏風霜兩鬢秋。元亮歸來三徑菊,鴟夷老去五湖秋。江風山月不須買,金馬玉堂非所求。客至拋書共談笑,取魚沽酒足誠遊。”
又如表現隱士生活的俞源名士俞鳳鳴《六峰館消夏睡起》詩: “何用紗廚避赫曦,藤床竹蕈恰相宜。窗前莫問初庚伏,枕畔還吟未了詩。鳥被樹迷當戶喚,雲如人懶出山遲。陶然自領曦皇意,蝴蝶莊周兩不知。”
再如晚清武義名宿何德潤詠俞源藏書樓《桂林軒·誌感》詩:“頻年向此借荊州,風雨晦明讀未休。三萬牙簽依舊在,無人更上曝書樓。鄴架無簽勞我檢,曹倉不鑰任人開。隻今轉憶當時事,花影斜陽落碧苔。”
俞源大量的古詩充分說明:古代的俞源村,讀書之風盛行,文化繁榮。
古詩詞選輯
據譜載,清順治、康熙二次兵燹,原收藏的詩詞一部分已遭損失。現留存下來的200餘首詩詞是清康熙十九年和民國十四年兩次葺譜、收拾整理而成。這裏擇要選輯,作扼要介紹。
詠景篇
俞源八景和十詠最為有名,有專節“古村落人文景觀”已經詳細表述,這裏不再贅述。
題贈篇
明洪武年間,俞源遊子俞道堅,在外遊曆十載後由陝西返回家鄉俞源,這裏輯錄的是各地官員、名人學士的題贈的部分詩作。
又建靜學齋和給息興圖的題贈。
颯颯西風隴樹秋,又騎歸馬向東遊,
半生誌氣馮諼鋏,萬裏風雲季子裘。
漠漠青煙林下店,瀟瀟紅葉驛邊樓,
相思一別知何處,遙望龍光射鬥牛。
金華貢士馬複
琪樹瀟瀟似近秋,天涯遊子賦歸休,
鹹陽渡口移橈過,華嶽山前策蹇遊。
夜雨射庭芳草合,西風親舍暮雲愁,
莫忘分袂恰吟處,修竹青青渭水頭。
鳳翔教授季原美
昔日峽山彩鳳鳴,今從此地送君行,
秦原漠漠煙光遠,漢隴迢迢雲樹平。
百二山河俱在望,六千道路總關情,
遙思此去歸家日,堂上春風戲彩榮。